游金精山 - 宋,胡平仲

人去坛空几历年,尘埃难没汉山川。
窦门深入壶中地,环壁遥开瓮外天。
致雨土龙如解化,随时木鹤亦能仙。
要知万劫长生处,古篆惟存石鼓篇。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这首诗作出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是一首咏史的七言古诗。诗的首两句“人去坛空几历年,尘埃难没汉山川。”以“人去坛空”这一形象描绘了岁月和历史逝去之感。通过描绘古时的山川已无人烟,并且被尘埃掩盖,表现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窦门深入壶中地,环壁遥开瓮外天。”描绘的是石室的美景。“窦门深入壶中地”描述的是石门深入如同在壶中一般神秘且狭窄,让人有幽深的感觉。“环壁遥开瓮外天”则描述了石室环壁开阔,如同在瓮外一般的感觉,天空也仿佛远在天边。这些描述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感受,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致雨土龙如解化,随时木鹤亦能仙。”这两句则是对石刻的描绘。“致雨土龙如解化”描绘了石刻中龙的形态,如同化雨一样,生动而富有神韵。“随时木鹤亦能仙”则描绘了木鹤的形态,表达了木鹤的灵性和仙气。这些描绘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审美,也展现了诗人的敬意和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要知万劫长生处,古篆惟存石鼓篇。”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永恒事物的理解。石鼓上的篆字是古篆中唯一保存至今的,成为了永恒的象征。这暗示了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事物是永恒不变的,是能够超越时间的束缚而存在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汉代遗迹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对历史的敬意和敬仰之情。同时,通过对石刻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审美和敬意之情。最后,通过对古篆的赞美,表达了对永恒事物的理解。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