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忆少年 - 宋,彭耜

素馨花、在枝无几。
秋入阑干十二。
那茉莉、如今已矣。
只有兰英菊蕊。
霜蟹年时,香橙天气。
总是悲秋意。
问宋玉、当日如何,对此凄凉风月,怎生存济。


还未知、幽人心事。
望得眼穿心碎。
青鸟不来,彩鸾何处,云锁三山翠。
是碧霄有路,要归归又无计。


奈何他、不长天远,身又何曾生翼。
手拟芙蓉,耳听鸿雁,怕有丹书至。
纵人间富贵,一岁复一岁。
此心终日绕香盘,在篆畦儿里。
这是一首非常深情的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恋人的深深思念。下面是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词一开始便呈现一幅清丽高雅的素馨图,只是进入词作之后,尽管从上下文看有一些关联性的联想成分,如“宋玉”一段,但总体上给人感觉却是非常自然流畅的。 “素馨花”是词人所见实景,他从画中走出,进入词中,其色其香都带给人以清新之感。而“在枝无几”,则给人一种稀少而清雅的感觉。但“秋入阑干十二”,清丽之景一下子就变得肃杀萧条起来。“那茉莉、如今已矣”,令人联想到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如同词人渴望爱情一样,美好的爱情和情感有时也如茉莉花一样转瞬即逝,令他怅然不已。这里的“已矣”一词,富有感慨,将物与人都纳入了悲秋的情绪之中。“只有兰英菊蕊”,稍显积极,以振起精神,却再也不能唤起他心中那温暖的回忆了。“霜蟹年时,香橙天气”,句法拗峭,散发着流离感伤的悲凉情怀。“总是悲秋意”,“悲秋”二字可见词人此时的心境。 “问宋玉”一段,是全词的关键,也是最富感情的段落。词人在此处的发问,是词情的最高点。词人不仅借宋玉之口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而且把这种情感推向了更为深广的境地。词人的情感至此已经推向了极致,如不是最后还把希望留住,恐怕就要跌入绝望的深渊了。而最后的结句“此心终日绕香盘,在篆畦儿里。”颇有几分旷达之味,然而希望毕竟是希望的产物,它产生出来是艰难的,同样要破灭起来也是悄无的声音。 这首词的词人以自己的情感为线索,融情于景,由景来写情。全词清丽、婉曲、淡雅、多姿。既有低吟浅唱之句,亦有高歌慨叹之节。既有动人的物象之描绘,亦有感情的自我抒发。既有情景交融的巧妙运用,亦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联想。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艺术上相当完美的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