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洪景伯通判清閟堂 - 宋,陈知柔

别乘清名满世间,却来堂下植檀栾。
已无欲物败人意,且与此君同岁寒。
夜月半庭金影碎,秋风一枕玉声残。
雁行吏退铃斋静,想见巍冠独倚阑。
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首联直接揭示出所咏对象(梅)的名贵。人谓为乘(hèng)清名,而又以清名满世间,这就使读者急于想了解这究竟是一株怎样的梅树,一株名何等高贵的梅树,才配得上清名。第二句“却来堂下植檀栾”方给了我们答案,原来是一株清秀端庄的梅花树植于堂下。这是从“名”上写。 接着由“形”上写,即从形象、气质、品格上写。“欲物败人意”,此句表明,主人爱梅不愿其受到任何损伤,更进一步写出了主人对梅的喜爱。“且与此君同岁寒”,此处“岁寒”一词,除岁寒岁寒朋友以外,还有一层意思,即不畏艰难困苦。此句写出了爱梅者对其所爱虽不畏权势,却不畏艰难之意。 颈联是此诗的名联,写出了月下风吹梅花的声音。“夜月半庭金影碎,秋风一枕玉声残”一联对仗工整,用“金影碎”和“玉声残”分别形容月下风吹梅花的影动和声音,十分形象。“半庭”和“一枕”分别写出了梅花的疏秀和主人对梅的亲近之情。而“夜”和“风”,又有一些难言的意味。从声残月金、枕玉风轻中,我们似乎听到了梅的叹息和哀怨。这也许是主人自我叹息和哀怨吧! 尾联“想见巍冠独倚阑”,结句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诗人伫立月下,翘首遥望那车骑填门、高冠巍然的乘清名主人,想见他却是闲倚阑干、寂寞自赏了。这正是所谓以景结情。而乘清名主人独立栏杆,闲愁自思的意象,又与开头“清名满世间”首尾相接,浑若天成。这一联的意象就是以梅之耐寒,来象征主人的高洁,抒发诗人的赞赏之情。 此诗不仅用典贴切,遣词得当,而且自然清新,意趣盎然。可谓独具风神,自成一格。其风格是清丽的格调、劲健的笔力、严谨的构思和贴切的用典等特色融于一体。这就是其艺术魅力所在。总之,此诗是值得一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