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驿楼岁暮萧条 - 宋,陈德武

驿楼岁暮萧条,小桃何事迎人笑。
无言如诉,命暌王母,信沈青鸟。
靥瘦繁霜,脂销零雨,梦寒清晓。
自刘郎去後,天台路隔,知孤负、春多少。
今日玉骢来到。
喜相逢、菱花孤照。
清幽谁伴,黄花告谢,芙蓉云老。
早趁东风,移根换叶,脱身池沼。
卜佳期,前度琴心一曲,作相思调。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词中运用了拟人、象征、暗示等手法,使词意婉曲含蓄。 词的开头,先展现出一幅荒凉冷清的岁暮景象:古老的驿楼,在严冬的肃杀中,显得那么空落和寂静。驿楼四周,是望不到边际的田野,已是深秋了,这里那里都是一片凋败的景象。这种景象更映衬出驿楼的“萧条”。接着,作者把视线转向桃树。那小桃似乎是懂人意似的,绽开了笑脸,笑对着人。它好像在无言地倾诉衷肠:唉,我开得这样柔弱、这样美艳,却偏又遇到严冬,不知春天何时才能到来! 小桃的命运,正是春天迟迟到来的征兆。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小桃写成有感情、会说话的角色,显得十分生动活泼。在这里,作者一方面表达了对“青春易逝”、“好花难禁”这一传统主题的关切和感慨;另一方面又借桃的笑语,抒发了自己的喜悦之情。不过,这种喜悦之情的内涵却是十分复杂的。随着词意的展开,读者将会进一步看出:在这貌似轻松的“笑语”中,还隐含着一种迫求与无奈。 下片从“笑”字中摄取的动作神态,深入写她的心态。“靥瘦”三句,她似悲似诉,正是这一心态的充分表现。至此我们看到:这女子似乎由于对“春天”殷切的企望与自身的身世飘零有不解因缘,而产生了一种忧怨、感伤的情绪。不过这种情绪在这里只是一笔带过。接着作者笔锋一转,语气变得兴奋而明快了:“梦寒清晓”等句,一方面写出了她的寂寞凄清的生活:“知孤负、春多少”;另一方面又转出“今日玉骢来到”的喜讯。这一喜讯无疑给旧日愁苦中生活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菱花孤照”,正好用来自照倩影,寻觅倩影;又可以表示她期待中自怜幽独生活的结束;于是,可以设想那“早趁东风”而去,“移根换叶”的绿柳青青,正是她爱情的标志。 结尾三句:“卜佳期、前度琴心一曲,作相思调”。是写她对情人的思念之情。“卜佳期”本来是盼望见到情人的不祥之兆。这里却借此表示了见到情人的欢乐。这种喜悦被推到极点后,又迅速跌落下来。“前度琴心一曲”,说的是旧时之音又起。“一曲”,表明琴心密意不是一次。“作相思调”,则自己的幽怨和思恋之情得到了寄托和归宿。由于前几句在喜悦和欢快中已种下了幽怨的根苗,所以此句显得有跌宕起伏之势。 这首词在风格上颇具特色。它不以奇特的结构和夸张的手法吸引人,而着重于自然明丽、含蓄蕴藉。词中运用了拟人、象征等手法,使词意婉曲含蕴而生动活泼。作者善于融诗情画意于一体,如一幅幅绮丽的画图展开,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同时作者笔调明快、活泼、通俗、朴实、语言清新,也给人以清新流利之感。 此外,词中的拟人手法以及小桃含笑的描写等亦颇具特色。词中的拟人手法既生动别致又恰到好处。桃树含笑迎人,增强了喜庆的气氛;而小桃无语自诉衷肠的描写则富有情韵:在“无言”“如诉”中显示出无限的深长和难言的幽怨。在这里桃树获得了生命,显现出它的性格和意愿。这些描写把读者带进了那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但更重要的还是词意的转折变化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开始时词意萧索哀伤,结尾时则转悲为喜,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这种变化是通过词意的转折发展而实现的,而这些转折变化又是那么自然平顺,不见人为的痕迹;因此给读者的感觉像是和谐一致的统一体。这种艺术效果的产生是和作者的词艺修养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