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三五嫦娥月 -
宋,陈德武
三五嫦娥月,夜色正婵娟。
自从窃药归去,天上几千年。
试问广寒高处,为甚缺多圆少,此理孰为权。
弦望知天定,离合可人怜。
典宫锦,歌水调,载楼船。
谪仙居士何在,月色尚依然。
遥想人生百岁,三万六千良夜,能得几时圆。
莫遣金盆落,达曙照无眠。
这是一首描绘月色的诗,表达了对月亮的深深敬仰和对其规律的深刻理解。
“三五嫦娥月,夜色正婵娟”,诗的开头两句便将读者带入了诗的情境中。诗人用嫦娥的形象,巧妙地引出了月亮这一主题。这里,“三五”暗示了农历十五之后,月亮由圆变缺的过程,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夜色中的婵娟。
“自从窃药归去,天上几千年”,这两句诗表达了人类对月亮的古老想象,同时也隐含了对月亮永恒的感慨。自从嫦娥窃取灵药飞升至月宫后,月亮似乎已经陪伴了人类几千年的历史。
“试问广寒高处,为甚缺多圆少,此理孰为权”,这几句诗是对月亮规律的深入探讨。诗人询问月亮为何总是多有缺口,而圆月却少见。这是对自然规律的疑问,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诗人认为,这种规律是由天定,无人能改变的。
“弦望知天定,离合可人怜”,这两句诗回应了前面的疑问,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合的怜悯。诗人认为,月亮的圆缺是自然规律,无人能改变,但人们却可以在离合中寻找自己的情感寄托。
“典宫锦,歌水调,载楼船”,这几句诗描绘了人们在月光下欢歌笑语的场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喜爱和敬仰。
最后,“遥想人生百岁,三万六千良夜,能得几时圆。莫遣金盆落,达曙照无眠”,诗人对人生的短暂和月亮的永恒进行了对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希望人们不要浪费美好的月光,而是要珍惜它,让它陪伴人们度过每一个夜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月亮规律的探讨,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期待。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