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
宋,释普绍
灵云悟桃花,玄沙傍不肯。
多少痴禅和,担雪去填井。
今春花又开,此意谁能领?
端的少人知,花落春风静。
这首诗的主题是“灵云悟桃花,玄沙傍不肯”,通过描绘禅师们对桃花的领悟和对待,表达了禅宗的智慧和境界。
“灵云悟桃花”指的是灵云禅师对桃花的深刻理解。在诗句中,他用桃花作为象征,描述了一个人内心的感悟和理解,暗示了禅师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灵云禅师能够领悟到桃花的美和寓意,体现了他的超凡智慧和心灵感知。
“玄沙傍不肯”则是玄沙禅师的特殊行为。玄沙禅师对桃花的美丽和寓意并不感兴趣,他选择不去靠近或欣赏它。这种态度表明他对世俗事物的淡泊和对禅宗精神的坚守,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坚定的信仰。
“多少痴禅和,担雪去填井”这句话描绘了那些对禅宗精神不理解或迷失的禅师们,他们盲目追求世俗的名利和繁华,像扛着雪去填井一样盲目行动。这些痴迷于名利和繁华的人与真正的禅宗精神背道而驰,他们的行为如同无意义的行为。
“今春花又开,此意谁能领?”这是对那些仍在追逐名利和繁华的人的警醒。随着春天的到来,花又重新开放,但是真正的禅宗精神却被遗忘或误解。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它,这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普遍现象的失望和无奈。
最后,“端的少人知,花落春风静”这两句是对真正的禅宗精神的深刻阐述。它表明真正理解禅宗精神的人很少,而当花落春风时,一切都回归平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禅宗精神的崇敬和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禅师们对桃花的理解和态度,以及他们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禅宗精神的坚守。它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崇敬和赞美,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这种精神的误解和遗忘。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值得人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