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乱後此身何计是 -
宋,向滈
乱后此身何计是,翠微深处柴扉。
即今双鬓已如丝。
虚名将底用,真意在鸱夷。
治国无谋归去好,衡门犹可楼迟。
不妨沉醉典春衣。
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这首诗是辛弃疾的《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这首词以一种悲凉的情调,表达了词人对于战乱和时局的深深忧虑,以及对人生无常、年华老去、功名未遂的悲凉感慨。
首句“乱后此身何计是”,词人表达了战乱之后,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是一种深切的忧虑和痛苦。接下来,“翠微深处柴扉”描绘了深山翠微中的隐居之所,这所隐居之地,象征着词人理想的世外桃源。然而,“即今双鬓已如丝”,词人已经两鬓斑白,年华老去,这又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哀痛。“虚名将底用,真意在鸱夷”,表达了他对名利的看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他认为治国之才不是靠空洞的名声和地位来体现的,真正的才干应该体现在实际行动上。“鸱夷”在此象征着简单、实用、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案。
词的下阕,“治国无谋归去好,衡门犹可楼迟”,进一步表达了词人的归隐之心,他希望远离纷繁复杂的政坛,回归宁静的生活。“不妨沉醉典春衣”,即使沉醉酒中,典卖春衣,也是无妨的,因为人生就是要行乐,何必贪图富贵呢?这里的“富贵”并非真正的财富和地位,而是指世俗所追求的名利。
整首词情感深沉,表达了词人对战乱、时局的忧虑,对年华老去、功名未遂的悲凉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整首词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