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
清,程岫
木棉初种时,其子皆露天。
意在衣被人,不肯为人怜。
我行忽见之,三叹心惕然。
感此复再拜,草中有大贤。
丈夫生宇内,岂止图自全。
鹑衣瓮牗下,措意在八埏。
杯水虽至微,味亦同深渊。
泰山非不高,远视等一卷。
但使志今存,何必快目前。
惜哉彼下士,白发守遗编。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木棉树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对大贤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志存高远、坚守节操的男儿的赞美。
首先,诗中描述了木棉树在初种时,其子皆露天,意在衣被人,不肯为人怜。这表达了木棉树的奉献精神,它不求回报,只为了能够为人类提供衣物而默默付出。接着,诗人看到这一幕,三叹心惕然,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敬仰之情。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木棉树的赞美,引申到对大贤的敬仰。诗人认为,男子生存在这个世界中,不仅仅是为了谋求个人的安全和温饱,更应该胸怀大志,放眼世界,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就像杯水虽至微,味亦同深渊一样,即使是小小的力量,也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志存高远、坚守节操的男儿的赞美。即使泰山非不高,远视等一卷,只要心中有信念,有理想,就能够超越眼前的困难和挫折,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种精神是值得敬佩和学习的。
最后,诗人惋惜那些只知道守着遗编、白发苍苍的老士,他们没有追求更高的理想和目标,没有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种惋惜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那些缺乏远大志向的人的批评和警醒。
整首诗通过对木棉树的赞美和对大贤的敬仰,表达了对志存高远、坚守节操的男儿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缺乏远大志向的人的批评和警醒。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内涵,值得人们深思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