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先公房晓起偶成 - 元,高明

晓雨池上来,微风动寒绿。
幽人睡初起,开窗见修竹。
西山带曾云,隐隐出林木。
境寂尘自空,虑淡趣常足。
独坐无晤言,流泉下深谷。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一种清静、淡泊的隐逸之趣。 首句“晓雨池上来,微风动寒绿”,诗人早晨在雨中来到池塘边,微风吹过,带来一丝寒意,绿叶在微风中摇曳。这里的“晓雨”和“微风”为整个环境增添了几分清新和凉爽的感觉。“寒绿”一词则形象地描绘了绿叶在微雨中的色彩,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湿润的、带有微微凉意的绿色。 接下来,“幽人睡初起,开窗见修竹”,诗人描绘了一个隐居的幽人刚刚睡醒,打开窗户看到了修长的竹子。这个“幽人”显然是诗人自己,他在晨雨初停、微风拂面、绿竹修长的环境中醒来,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与安逸。 “西山带曾云,隐隐出林木”,诗人继续描绘周围的环境,远处的西山带着层层的云雾,隐隐约约地出现在树林中。这一句展示了山峦的壮美和环境的幽静,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 “境寂尘自空,虑淡趣常足”,这两句是全诗的精髓,诗人表达了自己隐居的生活态度。他认为环境寂静,尘世的事情自然就变得空灵起来,心中的杂念减少,而追求和满足却常常充满心头。这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满足和内心的平静。 最后,“独坐无晤言,流泉下深谷”,诗人独自坐着,没有与人交谈,只有流泉从深谷中流出。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自得其乐,同时也增加了诗的意境和深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一种清静、淡泊的隐逸之趣。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感受和体验,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使人感受到诗人的闲适、自得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