僮归 - 清,钱载

僮沈仆于钱,乃祖父以来。
父衍忤我祖,遣去辞其侪。
卅年数飘转,担薪鬻官街。
一日我父起,秋风扫庭槐。
我旁见僮父,泥首堂南阶。
自言有此儿,多病奴已衰。
谅当委沟壑,乞主怜孤孩。
僮留父竟去,去去不复回。
明旦忽有耗,溘然随黄埃。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家庭变迁和悲惨命运的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无情。 首先,诗中通过“祖父以来”和“父衍忤我祖”等词句,暗示了僮仆沈仆的家庭背景可能并不简单,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与家族有过矛盾,甚至被驱逐出去。这种家庭背景为沈仆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卅年数飘转,担薪鬻官街”描绘了沈仆在三十年中多次辗转漂泊,为了生计,他不得不挑着担子在官街卖柴。这种描述展现了沈仆生活的艰辛和无助。 “一日我父起,秋风扫庭槐”描绘了沈仆的父亲突然离世,沈仆的生活瞬间发生了变化。秋风扫过庭院槐树,象征着家族的衰落和沈仆命运的转折。 “自言有此儿,多病奴已衰。谅当委沟壑,乞主怜孤孩”描述了沈仆的父亲向家族请求收养沈仆,并表达了对沈仆的关爱和担忧。这里既有对沈仆的同情,也有对家族情感的牵绊。 “僮留父竟去,去去不复回”写出了沈仆被留下后的离去,他的离开并没有再次回头,这进一步展示了他的孤独和无奈。 最后,“明旦忽有耗,溘然随黄埃”则描绘了沈仆突然离世的消息,溘然一词形象地表现了他的离世如同黄沙飞扬般突然而悲惨。 整首诗通过对僮仆沈仆的悲惨命运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不公。诗中的情节充满了悲凉和哀伤,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不合理和人性的扭曲。诗人通过这种寓言式的手法,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下人们的悲惨命运,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