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佳期竟不归诗 - 南北朝,张正见

良人万里向河源,娼妇三秋思柳园。
路远寄诗空织锦,宵长梦返欲惊魂。
飞蛾屡绕帷前烛,衰草还侵阶上玉。
衔啼拂镜不成妆,促柱繁弦还乱曲。
时分年移竟不归,偏憎寒急夜缝衣。
流萤映月明空帐,疏叶从风入断机。
自对孤鸾向影绝,终无一雁带书回。
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两个久别相思的男女,良人远行万里,思妇独守空房的情景,表达了夫妻间的相思之苦。 首联“良人万里向河源,娼妇三秋思柳园”,诗人以简练的笔墨,描绘了两个地点和时间,展现出空间的距离和时间的漫长。良人远行万里,前往河源,而娼妇则在柳园秋夜思人。这两句诗为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为后面的相思之情做了铺垫。 颔联“路远寄诗空织锦,宵长梦返欲惊魂”,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良人比作是织锦的良工,将思妇比作是梦中的游子。虽然路途遥远,无法传递书信,但思妇的思念之情却如同织锦般繁复;夜长梦多,梦中的游子惊醒魂魄。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思妇的相思之苦和内心的焦虑。 颈联“衔啼拂镜不成妆,促柱繁弦还乱曲”,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思妇的形象,她含泪照镜无法梳妆,急促地拨动琴弦,曲调繁乱。这两句诗将思妇的内心活动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自对孤鸾向影绝,终无一雁带书回”,诗人以“孤鸾”自比,表达了相思之苦和期待之情。虽然思妇对镜自怜,但她的孤独和寂寞无人能解;虽然期盼着雁传书信,但终归是空望。这两句诗将思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痛苦。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思妇的相思之情,情感真挚动人。诗人通过比喻、对仗、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将思妇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相思之苦的深刻体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