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 唐,袁朗

朔风动秋草,清跸长安道。
长城连不穷,所以隔华戎。


规模惟圣作,荷负晓成功。
鸟庭已向内,龙荒更凿空。


玉关尘卷静,金微路已通。
汤征随北怨,舜咏起南风。


画野功初立,绥边事云集。
朝服践狼居,凯歌旋马邑。


山响传凤吹,霜华藻琼钑。
属国拥节归,单于款关入。


日落寒云起,惊沙被原隰。
零落叶已寒,河流清且急。


四时徭役尽,千载干戈戢。
太平今若斯,汗马竟无施。


惟当事笔研,归去草封禅。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通过描绘长城、鸟庭、玉关、金微山等壮丽景象,表达了对大唐帝国威震四夷、国力强盛的赞颂。 首句“朔风动秋草,清跸长安道”,描绘了北风中长安道上肃穆庄严的景象,为全诗定下了豪迈壮丽的基调。接下来的“长城连不穷,所以隔华戎”,借长城象征大唐帝国的疆域辽阔和威震四夷。 接下来作者描绘了长城的规模和修建过程,赞颂了唐太宗的晓畅军略和圣明政治。“鸟庭已向内,龙荒更凿空”,描绘了唐帝国对西域的开拓和统一,显示了大唐帝国的雄心和气魄。 诗中多次提到的“汤征”“舜咏”,以及“画野”“绥边”等词句,都是对大唐帝国疆域广袤、军威赫赫的赞颂。在描绘胜利归来时,诗人使用了“凯歌旋马邑”一语,表现了将士们胜利归来的喜悦和豪情。 诗中最后写到战争结束后的景象,表现出和平安宁的气氛。然而,诗人并没有陷入过于乐观的情绪中,而是以“太平今若斯,汗马竟无施”一句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珍视。 最后,诗人以“惟当事笔研,归去草封禅”结尾,表现出诗人对帝王盛德的赞美和对天下太平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欲退隐山林、不再干预政治的决心。 全诗以豪迈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大唐帝国的疆域辽阔、军威赫赫和国力强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退隐山林的决心。诗中的许多名句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成为赞颂大唐帝国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