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三首 - 宋,释道如

一二三,四五六,碧眼胡僧数不足。
泥牛入海过新罗,木马追风到天竺。
天竺茫茫何处寻,补陀岩上问观音。
普贤拍手呵呵笑,归去来兮秋水深。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诗意的作品,它通过描绘一个神秘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和哲理的探索和思考。 首先,诗的前两句“一二三,四五六,碧眼胡僧数不足。”描绘了一个富有神秘色彩的场景,一个身穿碧眼胡僧的人在数着数字,但是他的数数似乎无法完成,因为他的数字一直无法达到一定的数量。这暗示着一种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和探索精神,同时也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 接下来,“泥牛入海过新罗,木马追风到天竺。”这两句描绘了两个神秘的形象:泥牛和木马。泥牛入海和木马追风这两个动作表现出一种无尽的追求和探索的精神,他们前往新罗和天竺这两个佛教圣地,体现了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敬仰。 “天竺茫茫何处寻,补陀岩上问观音。”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中心的追寻和探索。天竺是指古印度,是一个佛教圣地,作者在补陀岩上询问观音,表现出他对佛教文化和哲理的深深思考和探索。 “普贤拍手呵呵笑,归去来兮秋水深。”这句描绘了普贤佛的笑容和鼓励,也表达了作者对探索的热情和归宿的思考。秋水深则暗示着深深的思考和内心的探索。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和哲理的思考,它通过描绘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和哲理的深深敬仰和思考。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探索的热情和归宿的思考。这种探索精神和思考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