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饥行 -
元,揭傒斯
去年旱毁才五六,今年家家食无粟。
高囷大廪闭不开,朝为骨肉暮成哭。
官虽差官遍里闾,贪廉异政致泽殊。
公家赈粟粟有数,安得尽及乡民居。
前日杀人南山下,昨日开仓山北舍。
捐躯弃命不复论,获者如囚走如赦。
豪家不仁诚可罪,民主稔恶何由悔。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述农民的贫困和无助,以及官府在赈灾过程中的不公和无能。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农民的困境,官府的腐败,以及无力的反抗,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去年旱毁才五六,今年家家食无粟。”开篇两句,揭示了灾情的严重和持续时间之短,以及它给农民带来的生活压力。“才五六”,说明了去年旱灾的影响力。但是“今年”这个时间,不仅点出了诗人看到的现状,也揭示了灾难的反复无常和农民生活的艰难。
“高囷大廪闭不开,朝为骨肉暮成哭。”这两句通过描述高大的粮仓紧闭,无法打开帮助乡亲们,形象地展示了官府赈灾的不力。这里,诗人使用了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人们为了生存而焦急、无助的状态。
“官虽差官遍里闾,贪廉异政致泽殊。”这里对官府的态度进行了抨击,揭示了官吏的不作为和不公。即便派出官员遍访乡间,却因贪腐或者工作失职无法及时解决灾民的问题。这种描写既展示了官员的无能,也暗示了地方行政资源的匮乏。
“公家赈粟粟有数,安得尽及乡民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公家赈灾物资分配不公的愤怒。他质问:既然赈灾的粮食有限,那么这些有限的粮食又怎能全部给予乡民呢?这种质问反映了诗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对农民疾苦的同情。
“前日杀人南山下,昨日开仓山北舍。”这两句描绘了农民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采取的极端行为——偷盗或抢劫。这反映了农民在面临生存危机时的无奈和绝望。
“豪家不仁诚可罪,民主稔恶何由悔。”最后两句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诗人认为豪强势力不仁的行为是可恶的,而乡民的贫困和无助也并非豪强的错,而是由于地方政府的失职和不当政策导致的。这种反思不仅揭示了社会问题的根源,也表达了对公正和公平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农民的疾苦和无助,以及社会的不公和腐败。它呼唤公正和公平,对社会的弊端提出了深刻的批评和反思。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关注社会问题,思考如何改变现状,使人民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