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诗 -
清,通州诗丐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自由、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诗人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超然境界。
首句“赋性生来本野流”,表达了诗人自出生以来就向往自由、宁静的生活,不受世俗的束缚。接下来的“手提竹杖过通州”,描绘了诗人在通州(今江苏南通)过着简朴的乡村生活,手提竹杖,行走在通州的小路上。这种生活方式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清晨,提着饭篮迎接残月,晚风中唱歌,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这里的“残月”和“晚秋”也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情感。
“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诗人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超越和对历史的感慨。他以自己的生活方式超越了世俗的道路,以一肩担尽古今的忧愁,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淡定从容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如今不再接受别人的施舍,村庄的狗也不再无休止地吠叫,表现出诗人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诗人的生活方式和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超然物外、淡定从容的生活态度。诗人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由和宁静的精神境界。这种生活态度不仅对读者具有启示作用,也对当今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