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清寺 - 宋,毕士安

三四百年寺,今来国又清。
若非逢圣祚,从自有嘉名。
月殿五峰色,风松十里怕。
不缘君命束,便好脱尘缨。
这首诗的主题是“静”与“净”,以及作者对这种状态的感悟。诗中描绘了寺庙的静谧、清净,以及在这种环境中,作者对自我、对世界的新认识。 首联“三四百年寺,今来国又清”,是诗人对寺庙历史的叙述,表达了对古寺历经风霜而依然屹立的感慨。这一句既包含了岁月的沉淀,也反映了国家政权的稳定。在作者看来,这样的时代背景无疑为寺庙提供了最好的环境,使寺庙能够历经风霜而保持其本色。 颔联“若非逢圣祚,从自有嘉名”,作者认为只有在盛世,寺庙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美。这里的“圣祚”可以理解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嘉名”则是人们对寺庙的赞美和敬仰。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寺庙的敬仰之情。 颈联“月殿五峰色,风松十里怕”,描绘了寺庙的美丽景色。月下的五峰色彩斑斓,风吹松声十里可闻。这一句表现了作者对寺庙景色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静谧、清净的向往。 尾联“不缘君命束,便好脱尘缨”,作者表示如果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就可以来到这里享受这份静谧和清净。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对静谧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寺庙的描绘和对静谧、清净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自我、对世界的深刻认识。诗中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待;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