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白上人归天台 -
宋,鲍当
梵译千篇广,归心一念生。
浮杯识海岸,持钵去王城。
雨彴春莓滑,香盆漏叶轻。
遥知守庵虎,先辨锡环声。
这首诗的主题是佛教的教义和修行。
“梵译千篇广,归心一念生”,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理解和对其深深的热忱。梵译千篇,是指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深入研读和理解,表现出他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和敬仰。归心一念生,则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的信仰,这种信仰源于内心深处,深深影响着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浮杯识海岸”,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对佛教的理解和体验。浮杯,是指漂浮在水面上的杯子,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短暂。识海岸,则象征着智慧的海洋,是佛教中常用来形容真理的词汇。这里,作者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他对佛教智慧的追求和理解。
“持钵去王城”,这句诗描绘了作者修行之路的开始。持钵,是佛教修行者乞食的象征,也是他们生活的象征。去王城,则是指离开繁华的城市,去到简朴的生活环境中修行。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生活的决心和向往。
“雨彴春莓滑,香盆漏叶轻”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修行环境的美丽和安静。雨彴,是指春雨后的泥土路,滑嫩滑嫩的,这里象征着修行环境的清净和平静。香盆漏叶轻,是指香炉里的香烟袅袅升起,叶子轻轻落下,这里象征着环境的安静和祥和。
最后,“遥知守庵虎,先辨锡环声”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对修行者的敬仰和对佛法的理解。守庵虎,是指守庵的猛虎,是佛教中常用来比喻勇猛精进的人。先辨锡环声,是指通过辨别锡杖的声音来了解修行者的状态,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修行者的敬仰和对佛法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佛教教义、修行生活、环境美丽和修行者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深深热爱和敬仰,以及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