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鶗鴂鸣兮 -
宋,吴泳
鶗鴂鸣兮,卉木萋止,维暮之春。
笑憨翁渐老,年加三豆,呆郎多事,诗记三星。
六十有三,高吟勇退,只有尧夫范景仁。
从今去,且亭前放鹤,溪上垂纶。
交亲。
散落如云。
仅留得尊前康健身。
有一编书传,一囊诗稿,一枰棋谱,一卷茶经。
红杏尚书,碧桃学士,看了虚名都赚人。
成何事,独青山有趣,白发无情。
这首诗是作者借景抒怀,借暮春之景抒发自己隐居生活的愉悦心情。全诗内容如下:
鶗鴂鸣兮,卉木萋止,维暮之春。笑憨翁渐老,年加三豆,呆郎多事,诗记三星。六十有三,高吟勇退,只有尧夫范景仁。从今去,且亭前放鹤,溪上垂纶。交亲。散落如云。仅留得尊前康健身。有一编书传,一囊诗稿,一枰棋谱,一卷茶经。红杏尚书,碧桃学士,看了虚名都赚人。成何事,独青山有趣,白发无情。
首句“鶗鴂鸣兮,卉木萋止”就点出了暮春的景色。《诗经·召南·草虫》有“鶗鴂鸣兮,草虫啾啾”的句子,鶗鴂一般被认为是一种能鸣的杜鹃,“非竹之实,不可于其口,故鸣而为音”(见《本草纲目》),它一到夏天就鸣叫起来,鸣声使人感到“促其景迫暮矣”的凄凉,而草虫虽然也能发出叫声来,可是并没有像鶗鴂那样引起诗人的伤感。所以诗人用“止”字来形容暮春的草色花香,就显得特别有情致了。
“笑憨翁渐老”以下六句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笑”字包含着幽默和一种苦涩的笑意。“憨翁”“呆郎”是作者自己的别号。“渐老”“年加三豆”“三星”则诙谐地交代了自己的年龄和事迹。老当益壮往往是诗人不衰的形象,作者这里却偏要说自己“多事”,要在诗中记下三星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三星”,与作者老境乐观的生活态度分不开。接着诗人由“三星”想到自己已经六十有三,虽然高吟“勇退”,但范仲淹(尧夫)还活在人间,自己又何必急于求去呢?从“从今去”开始,诗人又以超脱的眼光看待人生了。“且亭前放鹤”,引用陆龟蒙放鹤亭的故事典故。“溪上垂纶”,化用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句子。“交亲”,与亲友之间的感情。“散落如云”是诗人对亲朋好友离开他去而今散落天涯的感喟。“红杏尚书”,梅圣俞老了之后,朝廷每当春日来临,常会想念他的为人,“为赋以‘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这里就以杜甫的红杏尚书代指梅圣俞。“碧桃学士”,据《三体诗》中有句:“一自陶家有惠休,门前不是种花州。多情漫向池前看,碧叶堪剪与碧桃。”可见碧桃是比喻某处山水如碧桃般的美妙。这里代指作者友人所在之处。这两句是说作者看了他们的虚名(指他们在文学上的名声)都白赚了。在当时的社会里这些虚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末句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成何事”的慨叹里包含着对自己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的欣然自得其乐的情怀。
最后两句说只有青山有趣,“青山”当指作者的隐居之地。“白发无情”写作者已过花甲之年,“独青山有趣”则是一种人生态度。这是作者不愿做官而钟情于山林的真实流露。它和作者另一首《青门饮·寄宠人》结尾“不如随分且赋与,翠袖不胜寒”一样,表现出词人无意顾及政治风云、一切顺乎自然的归隐生活情态。“惟有”二字则表示他深思熟虑后的选择。“红杏尚书”、“碧桃学士”,一语双关,既切时景又切人事。词中感情真率而又表现自然,“于平淡中出奇语”。可谓独具匠心。
此词表面上看似乎写的是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和淡泊功名的人生态度,但实际上这种生活情趣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够达到的。因为这种生活是从闲居中得来:“心境与境相遇有空灵”。作者也绝非无求之人,“且把新愁销”(《蝶恋花》),正因为有求而不遂。他的自嘲、自我宽慰之中带有某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这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在极轻松的表面下透露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