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翁有诗再用前韵三首 -
宋,尤袤
文章仙伯记仇池,每想横斜竹外枝。
未放柔柯攒玉雪,稍看红蒂染燕支。
别来望远凭谁寄,老去寻春只恐迟。
把酒问花花解语,定应催促要新诗。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是作者游仙伯故居,对仇池山的赞美。仇池山,在今甘肃成县西。仇池山形如垒石,高耸云表,树木蓊郁,花草繁盛。全诗八句,前六句写仇池山上的竹枝和花卉,后两句抒发诗人对仇池的向往之情。
首联“文章仙伯记仇池,每想横斜竹外枝”,点明仙伯故居仇池山上的竹枝。“每想”,可见诗人对仇池山的向往之情。颔联“未放柔柯攒玉雪,稍看红蒂染燕脂”,写竹枝和花卉。竹枝虽未放新枝,但柔条上已攒簇着玉雪般的竹叶;花儿虽是初开,已露出嫣红的花蒂,似乎染上了燕支山的胭脂色。这里以竹喻竹枝,以花比燕支山花,洁白中泛青,鲜艳无比。“柔柯”形容竹条之柔,“攒玉雪”写竹叶之洁,“染燕脂”写花色之艳,“稍看”二字写花开之早。作者观察细致入微,语言精练优美。颈联“别来望远凭谁寄,老去寻春只恐迟”,抒发了诗人对仇池的向往之情。别离以来,遥望故居,但凭谁人传递消息?岁月流逝,青春难再,老去寻春,更是怕到黄昏。这一联既表达了对故居的深切怀念,又慨叹自己年华已逝,老大无成。诗用“望远”一语关山离情,用“老去”一语感慨时光易逝,表现了诗人对仇池的痴情。尾联“把酒问花花解语,定应催促要新诗”,写诗人把酒问花,欲求花儿催促诗人写作新诗。“花解语”三字为上文“望远”二字作结,问语中带有埋怨花儿的意味;而“催促”一词则把诗人对花的痴情推向深处。
全诗感情深切,笔调婉曲。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和抒发感情。如运用了想象、拟人、比喻、虚笔等手法。这种表现方法使诗词情景交融,达到了“词浅意深,蕴藉含蓄”的艺术效果。这首诗还注意语言的锤炼。如“别来”、“老去”两句用字虽淡,但却把诗人的感情渲染到最深一层。诗人通过对仇池山和山上的竹枝、花卉的描写和对其抒情的表达,歌颂了春天,歌颂了大自然。这首诗以其对自然美的歌颂和对生活的热烈追求而感染读者。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写的是春日仇池山的美丽景象,同时借此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笔调清新自然、婉转动人、情景交融、情真意切。尤其是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和热爱之情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拟人等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七言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