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庚辰中秋 - 近代,汪精卫

一点冰蟾,便做出十分秋色,光满处。
家家愁幂,一时都揭。
世上难逢干净土,天心终见重轮月。
叹桑田沧海亦何常,圆还缺。
雁阵杳,蛩声咽。
天寥阔,人萧瑟。
剩无边衰草,苦萦战骨。
挹取九霄风露冷,涤来万里关河洁。
看分光流影入疏巢,乌头白。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对时局的感慨以及人生无常的感喟。词中借咏中秋月之圆而暗示人生如月之暂时变换,充满着淡淡的哀伤。 上片描写中秋月色。作者将月色写得富有十分的秋意。月色固然因天气的晴朗、明净,而更为明晰。但天有不测风云,风云会聚之时,往往会遮蔽月光,形成中秋月色的另一面景象,即作者所言“家家愁幂”。在这里,作者用幂字,疑是误衍。古人对月的描写,也往往喜欢用幂,如刘禹锡的“片云天外即无迹”之句,是其例证。“一时都揭”则是说一瞬间天阴云起之后,一下子都把天幕揭开,原驰射出的光洁、清凉而又圆亮的秋月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寥廓无边的天地间一片皎洁的月光。“秋色”之新奇,“分光流影”之说颇为生动。上片作者极写月夜晴朗澄澈、玉宇无尘,是写中秋月夜之美,同时这种美又是与词人当时恬静的内心世界之美融为一体的。 下片即景感怀。过片处词人用“难逢”和“终见”形成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世界万事万物都难逃变幻无常的命运,即使是“重轮明月”,也难以例外;但中秋圆月总会再次出现。这语中包含着人生无常的感伤,也有克服无常的坚毅和信心。下接“叹桑田”二句,说明世事如沧海桑田那样变幻不测,人生如水中捞月般短暂空渺。结尾处又将圆月收束于初现时的零落之处,造成意境上的回环。“雁阵杳”三字极为凝炼,深秋肃杀凄凉的氛围于此初现;“蛩声咽”是对人声息的悲歌;悲歌之哀景反衬出作者无奈的悲愤之情;在这寥廓凄清的天宇下,“人萧瑟”而又何以寄情?只好倾杯远望疏星淡月吧!末二句意蕴深长,既是景语,也是情语。“看分光流影”句尤为妙绝,“分光”言其光亮;“流影”言其圆润;“入疏巢”是其轻盈摇曳跃进人家屋上的形象;“乌头白”,“卓文君云:“愿保初服,交亲故知。永不相猜。”(见《西京杂记》)是说希望得到保持初服无猜忌的纯洁爱情生活;联系到“圆还缺”,表现出感情的变化:开始之时虽然充满了欢爱和幸福;然而好景常短,“情随事迁”,终究落得凄凉寂寞之感! 此词妙合无垠,极尽吞吐之妙;读来只觉韵高气清、意远笔秀,十分动人。对于其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则深藏而不露,只于景语中若有若无地略可寻味;这正是运用象征、隐喻手法的艺术效果。可以说这首词是十分淡雅清丽的好诗,同时也是一种人生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