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对镜不须强灭 -
宋,张伯端
对镜不须强灭,假名权立菩提。
色空明暗本来齐。
真妄体分两种。
悟则便名静土,更无天竺曹溪。
谁言极乐在天西。
了则弥陀出世。
这首诗是在表达一种佛教的哲学观念。它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悟性,认为真正的菩提并不需要通过外在的修行或仪式来获得,而是通过内在的自我反思和领悟。
“对镜不须强灭”这句话意味着不要试图通过强制或压抑自己的情感来消除内心的烦恼,而是要接受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从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色空明暗本来齐”表达了物质和虚无是同等重要的,明暗只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这是一种对物质和意识的深度理解,暗示着万事万物都存在于二元对立的世界观中。
“真妄体分两种”是对真理和妄想的区分。真妄是指意识和物质的不同层次和属性,佛教认为所有的存在都由意识所构成,意识和物质构成了我们所处的世界。
“悟则便名静土”表达了悟性的重要性。只有通过领悟,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在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悟性,认为真正的菩提是通过内在的自我反思和领悟来获得的,而不是通过外在的修行或仪式。它也提醒我们,要接受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从中找到内心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