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屑眼中翳 -
唐,文偃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金屑眼中翳》是唐代僧人文偃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金屑入眼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修行过程中,由于心不清净而产生的种种烦恼和困扰。诗人通过对金屑眼中翳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佛教修行的理解,以及对世俗生活中的种种诱惑的警示。
首句“金屑眼中翳”,直接揭示了诗的主题。金屑是指黄金的碎末,眼中翳则是指眼睛中的异物。金屑进入眼睛,会使人感到不适,甚至影响视力。这里的金屑象征着世俗的诱惑,眼中翳则象征着人们心中的烦恼和困扰。诗人将金屑与眼中翳相提并论,意在表达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中,往往会被世俗的诱惑所迷惑,从而产生种种烦恼和困扰。
第二句“衣珠谁可得”,进一步阐述了金屑眼中翳的危害。衣珠是指镶嵌在衣服上的珍珠,这里用来比喻世俗的荣华富贵。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世俗荣华富贵的质疑。他认为,金屑眼中翳已经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污染,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只会加重人们的烦恼和困扰。
第三句“当须高着眼”,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高着眼意味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被世俗的诱惑所迷惑。诗人认为,要想摆脱金屑眼中翳的困扰,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境界,超脱于世俗之外,才能达到心灵的净化。
最后一句“余习渐渐捐”,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的信心。余习是指残留下来的不良习惯,渐渐捐则表示逐渐消除。诗人认为,只要人们努力修行,不断提高自己的境界,就能够逐渐摆脱金屑眼中翳的困扰,最终达到心灵的净化。
总之,《金屑眼中翳》这首诗以金屑入眼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修行过程中,由于心不清净而产生的种种烦恼和困扰。诗人通过对金屑眼中翳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佛教修行的理解,以及对世俗生活中的种种诱惑的警示。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