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台 -
唐,柳泌
崖壁盘空天路回,白云行尽见琼台。
洞门黯黯阴云闭,金阙曈曈日殿开。
《琼台》是唐代诗人柳泌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句“琼台十二阶”,以“琼台”作为诗眼,形象地描绘出一座美丽的山峰。这里的“琼台”象征着仙境般的美景,而“十二阶”则暗示着这座山峰的高度和险峻。这种描绘手法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敬畏之情,也为后文的描绘埋下了伏笔。
第二句“玉树三千本”,通过“玉树”这一形象,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美景。这里的“玉树”象征着高贵、纯洁的品质,与前文的“琼台”相呼应,共同构建了一个美丽的仙境。同时,“三千本”则暗示了这片山林的广阔和茂密,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片美丽的山水之中。
第三句“石磴无尘埃”,通过对山中石磴的描绘,展现了这片仙境的清幽和洁净。这里的“石磴”象征着通往仙境的道路,而“无尘埃”则暗示了这条道路的干净和宁静。这种描绘手法既突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也为后文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最后一句“何处有鸣禽”,通过对鸣禽的呼唤,引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鸣禽”象征着自由、欢快的生活,而“何处有”则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渴望。这种描绘手法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诗意的韵味。
总的来说,《琼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意象丰富、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