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观音岩 -
明,戚继光
朔庭喜见战尘收,石洞思从大士游。
不道受降唐节度,何如奉使汉通侯。
天垂台观三千里,雪染颠毛四十秋。
短剑萧森心尚赤,班超独倚玉门愁。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于战争结束的喜悦,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首句“朔庭喜见战尘收”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结束的欢喜,以及对和平的期待。次句“石洞思从大士游”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在石洞中与大士一起修行。
第三句“不道受降唐节度”可能指的是唐代的受降事件,即唐朝军队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接受敌人的投降。然而,这句诗并没有正面评价这一事件,而是引出了对和平生活的思考。
第四句“何如奉使汉通侯”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过去的回忆和感慨,对于自己曾经作为汉朝的使者,奉命出使异国他乡的荣耀和自豪。然而,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在生活的感慨,对于自己已经年老,无法再像过去那样有所作为的遗憾。
最后两句“天垂台观三千里,雪染颠毛四十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慨。诗人站在高台之上,俯瞰着千里之外的美景,感叹着生命的短暂和自然的永恒。而诗人已经年过四十,白发如雪,感受到了人生的短暂和时间的无情。
最后一句“短剑萧森心尚赤,班超独倚玉门愁。”表达了诗人虽然已经年老,但仍然保持着热血的心,就像班超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气。然而,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已经无法再像过去那样有所作为的无奈和愁绪。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结束的欢喜,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对于自己过去的回忆和感慨,以及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无奈和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