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 一 -
近代,苏曼殊
江南花草尽愁根,惹得吴娃笑语频。
独有伤心驴背客,暮烟疏雨过阊门。
以下是古诗《过阊门》的赏析:
此诗是江南春游,触景生情,感伤离别,而专吊其“吴娃笑语”之不足之意,给人一种颓废凄凉的感觉。诗中运用了寓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用江南春色惹人愁的形象,暗喻了诗人对时局的悲愤和对国事的深深忧虑之情。
首句“江南花草尽愁根”,江南的花草都生了愁根,这是暗喻江南的百姓愁根深种。“尽”字强调了愁的普遍性,“愁根”则让人想到愁根深种、拔除不尽之意。这“愁”字和题目中的“过”字恰好形成对比。在“过”的人是愁,在“过”的物也是愁。
次句“惹得吴娃笑语频”,以“吴娃笑语频”反衬“江南花草尽愁根”,是写江南春色惹人愁。吴娃,指吴地女子,这里借指江南民风民俗。此句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归家尽锦衣”(李白《越中览古》)中的“战士”,均为诗人忧国伤时的象征。这两句写眼前景色,并以美人反衬其人。“独有伤心驴背客,暮烟疏雨过阊门。”最后以景语作结,客游他乡,暮烟疏雨中过阊门,正是伤心之处。
此诗主要用了对比和象征的表现手法。花木之愁根与吴娃笑语频形成对比;独有伤心驴背客与满地尽是惹人愁的花草也形成对比;“独有”二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沉郁情感。诗人借江南花草、吴娃笑语、暮烟疏雨这些意象,表现了时局的衰微、百姓的愁苦、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之情。
这首诗的用韵很有特色,其韵脚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首联平声韵,与吴娃之笑相谐,意为镇江到苏州一带;颔联仄声韵,与驴背客相谐,暗喻客游他乡;颈联仄声韵转押入声韵的韵脚上声居和切,急促凄楚之感顿出;尾联转押邻韵,音韵轻柔婉转。在音节上呈现出一种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