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赵法师别造精院过院赋诗 -
唐,李隆基
宗师心物外,为道运虚舟。
不恋岩泉赏,来从宫禁游。
探玄知几岁,习静更宜秋。
烟树辨朝色,风湍闻夜流。
坐朝繁听览,寻胜在清幽。
欲广无为化,因兹庶可求。
这首诗的意境很美,表达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首联“宗师心物外,为道运虚舟”,表达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尊崇和追求,认为道家思想是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体系。作者以“运虚舟”的形象来比喻自己的追求,表明自己愿意像船一样,在虚无飘渺的道海中航行,不断探索和领悟道家的智慧。
颔联“不恋岩泉赏,来从宫禁游”,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作者不愿意沉迷于山林泉石的赏玩,而更愿意在官场中寻求真理和智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宫廷生活的向往和好奇,因为在那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道家思想。
颈联“探玄知几岁,习静更宜秋”,表达了作者对道家哲学中“探玄”和“习静”的理解和追求。作者认为,只有通过深入探究和思考,才能领悟道的真谛;只有通过修炼静坐,才能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超越。而这些都需要在秋天这样的季节进行,因为秋天是万物凋零、思绪沉淀的季节。
尾联“欲广无为化,因兹庶可求”,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无为而治的社会理想。作者认为,只有通过推广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繁荣。因此,作者愿意为此而努力求索。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理想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道的探索和领悟,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