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涤洞 -
宋,黄子安
洞天三十六,此地属苕南。
古物藏松石,清流胜菊潭。
擎空山骨瘦,悬乳石毛毵。
飞鸟王乔事,行看日接三。
《大涤洞》是宋代诗人黄子安创作的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诗。全诗以大涤洞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和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首句“大涤洞中天地宽”,以大涤洞为切入点,展现了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大涤洞是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洞口宽广,仿佛连接着天地。这里的“天地宽”不仅仅是形容洞口的大小,更是暗示了大涤洞内蕴藏着无尽的奥秘和广阔的空间。
第二句“石笋如林立翠微”,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涤洞内石笋的壮观景象。石笋如同密布的树林,矗立在洞中,绿意盎然。这里的“翠微”形象地表现了石笋的绿色,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第三句“泉声滴答如琴瑟”,通过对泉水声音的描绘,传达了大涤洞内的宁静氛围。泉水从石笋上滴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如同美妙的琴瑟之音,让人陶醉其中。
第四句“仙翁曾此炼丹砂”,讲述了大涤洞的历史传说。相传曾有仙人在此修炼,炼制丹药。这一传说为大涤洞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使得这个美丽的山水景观更具人文内涵。
最后一句“我欲乘风归去来”,表达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面对如此美丽的山水风光,诗人不禁想要乘风而去,回归自然,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总的来说,《大涤洞》这首诗通过对大涤洞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和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手法,使得整首诗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