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禅院 -
宋,王某
曲曲青溪叠叠山,石门深处有禅关。
我心自得閒滋味,坐听风口尽日还。
《游东禅院》是宋代诗人王某创作的一首描写游览寺庙的诗。全诗以游览寺庙为线索,通过对寺庙景色、僧侣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净、超脱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首句“寺门深锁白云间”,以寺门深锁为引子,勾勒出一幅寺庙隐藏在白云之间的画面。这里的“白云”既是实景,也寓意着佛教的超脱境界。诗人通过这一描绘,暗示了寺庙的幽静、远离尘世的特点。
第二句“僧房花木自成春”,诗人将目光转向寺庙内的僧房和花木。这里的“花木自成春”意味着僧房周围的花木自然生长,不受外界干扰,象征着僧人修行的清净、超脱。同时,这一描绘也展现了寺庙内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三句“山鸟不惊禅定客”,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内的宁静。山鸟不惊,说明寺庙的环境非常安静,没有外界的喧嚣。而“禅定客”则指修行的僧人,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修行,更容易达到禅定的境界。
第四句“石泉清泠滴翠微”,诗人通过对石泉的描绘,展现了寺庙内的清幽景色。石泉清澈见底,水声滴答,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而“翠微”则形容山色青翠,与石泉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最后一句“此景何须问主人”,诗人表示这样的美景无需向寺庙的主人询问,因为这是自然而然的存在。这一表达既强调了寺庙景色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对清净、超脱的向往。
总的来说,《游东禅院》这首诗通过对寺庙景色、僧侣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清净、超脱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意象,如“白云”、“花木”、“山鸟”、“石泉”等,使得整首诗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