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山 - 宋,朱彦

三十六峰高插天,瑶台琼宇贮神仙。
嵩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游黄山》是宋代诗人朱彦创作的一首描写黄山美景的诗。全文通过对黄山奇峰、云海、松石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黄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 首句“三十六峰外,疑皆翠微间”,以“三十六峰”开篇,直接点明黄山的主要景观,同时也暗示了黄山的险峻。接着用“疑皆翠微间”来形容山峰之间的绿色,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这里的“翠微”一词,既描绘了山间的绿色植被,又暗示了山间的云雾缭绕,为后面的描绘埋下伏笔。 第二句“天都峰下路,人向云中还”,以“天都峰”为代表,进一步描绘了黄山的险峻。同时,通过“人向云中还”这一形象的描绘,表现了登山者在攀登过程中的艰辛和对美景的向往。这里的“云中”一词,既描绘了山间的云雾,又暗示了黄山的神秘氛围。 第三句“石径踏青苔,松声入幽怀”,通过对石径、青苔、松声等细节的描绘,展现了黄山的自然之美。这里的“青苔”一词,既描绘了山间的绿色植被,又暗示了山间的湿润气候。而“松声入幽怀”则表现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心情,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富有诗意。 第四句“白云生洞口,流水响空山”,通过对白云、洞口、流水等景观的描绘,展现了黄山的神秘氛围。这里的“白云生洞口”一词,既描绘了山间的云雾,又暗示了黄山的神秘氛围。而“流水响空山”则表现了山间的宁静,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黄山奇峰、云海、松石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黄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山水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