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杂咏十九首·绿云亭 - 唐,陆希声

六月清凉绿树阴,小亭高卧涤烦襟。
羲皇向上何人到,永日时时弄素琴。
《阳羡杂咏十九首·绿云亭》是唐代诗人陆希声创作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全文如下: 六月清凉绿树阴,竹床高卧涤烦襟。 羲皇向上何人到,永日时时弄素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午后的景象,诗人在绿树成荫的地方躺在竹床上,心情舒畅地弹奏着素琴。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六月清凉”、“绿树阴”、“竹床高卧”等,形象地展现了夏日的宁静与惬意。同时,通过“羲皇向上何人到”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仙境般的美好环境的向往。 首先,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诗中的“六月清凉绿树阴”,让人感受到夏日的凉爽,而“竹床高卧”则表现出诗人对这种环境的享受。这里的“绿树阴”和“竹床”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前者代表了大自然的美好,后者则象征着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 其次,诗人通过对琴音的描绘,传达了内心的愉悦。诗中的“永日时时弄素琴”,表现了诗人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心情愉悦地弹奏着素琴。这里的“素琴”也是一个象征性的意象,代表着诗人高雅的品味和超脱的精神境界。 最后,诗人通过对仙境的向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中的“羲皇向上何人到”,意味着这样的美好环境是仙境般的存在,普通人难以到达。这里,诗人借羲皇之名,寓意着自己对仙境般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阳羡杂咏十九首·绿云亭》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