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 - 宋,释戒修

两轮举处烟尘起,电急星驰拟何止。
目前不碍往来机,正令全施无表里。
丈夫意气自冲天,我是我兮你是你。
《颂》是宋代僧人释戒修创作的一首佛教偈颂。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佛教的教义,强调了修行者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追求的境界。 首先,从结构上看,这首诗采用了对仗工整的形式,使得诗句更加和谐、优美。例如,“无相光中常自在,有为法里莫留连”这两句,通过对仗的方式,使得诗句在形式上达到了平衡。 其次,从内容上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无相:佛教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因此,修行者应该超越表象,看到事物的真实本质。这里的“无相光”象征着佛性,即一切众生本具的智慧和清净心。修行者应该在无相光中寻求解脱,达到内心的自在。 2. 常自在:佛教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自在。修行者应该摆脱世俗的纷扰,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安宁。这里的“常自在”意味着修行者应该时刻保持内心的平和,不被外界的事物所影响。 3. 有为法:佛教将世间的一切事物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有为法是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如生老病死等;无为法则是指超脱因果、不受生死轮回束缚的境界。这里的“有为法里莫留连”意味着修行者应该超脱有为法的束缚,追求无为法的境界。 4. 莫留连: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有为法,都是因果循环的产物。修行者应该摆脱这种因果循环,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境界。这里的“莫留连”意味着修行者不应该留恋世间的一切,而应该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 总之,《颂》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佛教的教义,强调了修行者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追求的境界。通过对仗工整的形式和富有哲理的内容,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