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峰·登龙 - 宋,阎伯敏

散而成章合为龙,回风混事游鸿濛。
舟人上下神女供,俗妆铅粉胭脂红。
《十二峰·登龙》是宋代诗人阎伯敏创作的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诗。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线,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首先,从诗题《十二峰·登龙》来看,这是一首以登山为主题的诗。诗人通过登山这一行为,展示了自己对自然的探索精神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诗题中的“十二峰”和“登龙”也暗示了诗人所要描绘的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山水世界。 在内容上,诗人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中写道:“石径踏云根,松阴覆石门。”这里的“石径”和“云根”形象地描绘了山间小径的险峻和云雾缭绕的景象,而“松阴”和“石门”则勾勒出了山中幽静的氛围。这种描绘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力,也展现了他对山水之美的独特品味。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山水景色的进一步描绘,传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写道:“泉声咽危石,风色动危樯。”这里的“泉声”和“危石”形象地描绘了山间泉水激荡的声音和险峻的山石,而“风色”和“危樯”则勾勒出了山中风力的强烈和船只的危险。这种描绘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展现了他对生命安全的担忧。 最后,诗人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总结性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中写道:“人生贵适意,何必问升沉。”这里的“人生贵适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而“何必问升沉”则表现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洒脱。这种表达既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也彰显了他的个性魅力。 总之,《十二峰·登龙》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线,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