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
宋,陈景沂
长淮何处雁声多,西去涡心北迈河。
影逐泗滨烟月艇,阵惊毫邑水云蓑。
小王草笔终难学,苏武陵书果若何。
陲草边芦两萧索,远陪砌女作离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长淮河畔的景色,诗人通过对雁声、涡心、河水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长淮河畔的美丽风光。同时,诗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小王草笔、苏武陵书等,使得诗歌更具有文化底蕴。
首句“长淮何处雁声多”,以雁声作为引子,引出了长淮河畔的美景。诗人通过“西去涡心北迈河”一句,勾勒出了长淮河的地理位置和河流走向。接下来的“影逐泗滨烟月艇,阵惊毫邑水云蓑”两句,通过对泗滨烟月艇和毫邑水云蓑的描绘,展现了长淮河畔的水乡风情。
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诗人还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小王草笔终难学,苏武陵书果若何”两句,分别提到了小王草笔和苏武陵书这两位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这些历史人物和故事的引入,使得诗歌更具有文化底蕴。
最后两句“陲草边芦两萧索,远陪砌女作离歌”,通过对边疆草地和芦苇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戍卫将士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远陪砌女作离歌”一句,展现了边疆戍卫将士与家人离别时的悲伤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长淮河畔的美景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边疆戍卫将士的思念之情。诗歌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