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是一本你处于任何教学阶段都有益的书。书中所提到的教师困境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大家的共鸣,虽未致力于告诉教师如何生存和教学技巧,但能很好的带我们洞悉内心世界。好的教学前提在于清楚熟悉自己体现自身对教学的价值并能真心对待学生,《教学勇气》这本书对我的触动很深,尤其关于第二章节“一种惧怕 文化”。
第二章节首先是对惧怕 的剖析,一针见血的指出惧怕 在教学中无处不在。于教师而言,学生的消极状态会使你惧怕 ,解决不了学生问题时也会感到惧怕 。于学生而言,回答不上问题时的惧怕 ,学不懂知识的惧怕 。这些惧怕 并不仅仅存在于教学经验较少的老师身上,书中作者提到从业三十年的他走进教室也会感到惧怕 。那么我们该如何摆脱这些惧怕 呢?既然想要摆脱教学惧怕 ,前提我们则需要意识到惧怕 并非全是负面的,文中虽然在集中分析惧怕 ,但同时表明了惧怕 也可以是健康的。许多惧怕 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生存,学习和成长。我们应合理利用好惧怕 ,在惧怕 中找到问题实现自我成长。
其次提到了“有问题背景”的学生和“教师内心的惧怕 ”。想必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经历过课堂中学生沉默寡言,不积极回答问题,不专注于学习的这样一个情况。当陷于这种情况时,大部分老师存在一个误区,将这些问题归咎于社会弊病,家庭问题。然而事实是这些责备严重歪曲了事实,并扩大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相分离的程度,责怪学生已经成为教师掩盖自我无能的一种习惯。以“来自地狱的学生”为例,好的教学中老师需要帮助找到学生克服惧怕 课堂、惧怕 回答问题的方法。意味着老师则需要理解学生的惧怕 ,宽容、真诚并尊重学生。用心教学,这也使我明白了“自我认同”与“自我完善”的意义。
现代教育以来教师与学生间的问题已困扰一线教师们许久。总的来说,做一个好的老师首先需要做到能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遵从自我,用心教学。直面教学惧怕 ,在惧怕 中成长或许能成为改善这种情况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