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时间一晃而过,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出色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校特点,充分体现学生兴趣、体现学生特色、体现地方特色、体现生活特色,在活动中让学生发展个性、培养特长、快乐成长,特拟定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方法,但在探究课题的成果总结,撰写论文以及调查汇报中还有所欠缺,小组间合作和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问题上还有待提高,因此本学年侧重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加强小组成员以及小组间合作,提高学生撰写调查汇报的能力,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三、活动目的要求
一、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二、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四、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四、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二.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三.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五、活动内容
一、保护藏羚羊七
二、厨房抹布不同消毒方式效果比较六
三、无烟花季更健康七
四、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六
五、家乡河流水质考察八
六、活动评价方面
一.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
二.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四.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六.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七.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熟悉;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七、活动措施和注重事项
一.课题的选择尊重学生的选择,根据本地资源的特色,以戴河公园为主要活动基地,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二.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新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和汇报、论文、亲手设计园林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八、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二周 九.一—九.一五 熟悉生物入侵
第三周---第五周 九.一八—九.二九 热水瓶的保温效果与盛水量的关系
第六周---第七周 一零.九---一零.二零 家庭节水方案
第八周---第九周 一零.二三—一一.三 初中生离父母有多远
第十周---第十二周 一一.六—一一.二四 考察小区公共设施情况
第十三周--第十四面 一一.二七—一二.八 改进课桌椅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 一二.一一---一二.二二 制作木板贴画
第十七周 机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提高、重在发展的宗旨,特对本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标:
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逐步了解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
二、组织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三、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态度,初步具有熟悉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习惯。
二、活动内容
一、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及技能活动。
二、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法制汇报等方面的活动,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一、认真组织教学,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二、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五、加强各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并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能力及专业水平,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的课程,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课程设置总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六、以地方课程《郴州历史》、《宜章骑田烈火》为载体,以“课改样板”学校特色为依托,指导各年级实施相关的系列小课题研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和研究探究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七、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发展性和差异性,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三、具体目标:
一、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确定研究方案。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在活动中适当指导。学生自主组织成果展示。
二、了解家乡历史,熟悉家乡的风土人情,物产风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发展家乡的责任感,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能写研究方案。初步学会写研究汇报。
七、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弘扬红色地方法文化为依托,学校规划的研究活动课题和自主选题相结合,至少进行一-二个小课题的系列研究活动。
二、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
三、地方课程:《湖南地方文化常识》、《郴州历史》。
四、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推荐阅读: 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