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汇报医疗卫生调查社会实践汇报
卫生调查汇报总理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深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购销秩序,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带动了医疗健康话题新的热点——“如何让虚高的药价缩水?如何让生病不再成为贫穷的砝码?如何让看病不再成为生活的难题?”
为了解北京市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于xx年三月二一日至二七日进行了一次入户问卷调查。调查样本的选取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样本来自城八区八个街道,共计一五个居委会,有效样本六零零人。被访者年龄在一八~七六岁之间,性别比例被控制在一:一左右。
一、市民就医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医疗水平高
我所xx年六月的社情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八四.五%的市民将保持健康的身体作为保障未来生活的首要手段,认为保持健康的身体是保证未来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并享受未来幸福生活的前提。此次我们发现,三三.四%的市民对健康问题感到较大或很大的压力。
四一~五五岁的中年人对健康问题普遍感到压力大,其中五一~五五岁的市民二一.一%对健康问题感到压力较大,四零.四%感到压力很大,远远高于总体水平。
一、多数市民就医更看重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医疗安全
市民选择就医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前五位依次为:医疗水平高(八一.五%)、医疗安全(六一.七%)、医疗费用低(五八.九%)、服务态度好(五七.三%)和离家近(五七.二%)。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只有不到一半(四六.二%)的市民将“是否公费医疗定点医院”作为就医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二、低收入市民就医考虑“医疗费用低”的比例高于“医疗安全”
对于医疗费用和医疗安全这两个因素,中等收入的市民就医时考虑医疗安全的(六四.四%),比考虑医疗费用低的多一五%;对于收入较低和收入很低的市民,更多的人把“医疗费用低”作为选择就医所考虑的主要因素。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院长徐秀玉代表认为,“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政府应该尽快建设一批福利性质的‘平民医院’,以低廉的价格,为贫困人群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如感冒发烧等常见病、普通病都可以,医院按病种收费,药的价格和检查费、住院费都要比普通医院低,政府对医院实行有效的补贴,然后用政策价格杠杆让患者选择治疗的医院。
二、半数以上的市民担心医护水平低,花钱不治病
一、四二.五%的被调查者对医生诊断的准确性持负评价
推荐阅读: 医疗卫生 社会实践汇报 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