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节源于态度,细节体现素质。
二.细节的实质是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
三.细节承载着社会的文明。
四.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深层次的修养。
五.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
六.个人素质一小步,民族素质一大步。
七.人的意志力是由责任感决定的。
八.使人疲惫不堪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九.成功=正确的定位+坚定的步伐+快乐的行进。
一零.人生最大的浪费是选择的浪费。
一一.人最能自我原谅的缺点是懒惰。
一二.素质就是快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历不等于能力,知识不代表素质。
一三.知识本是不值钱的,只有在理念的吸引下产生的集群的知识才可能成为个人的竞争力。
一四.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
一五.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一六.天天问一遍:是你解决了问题,还是你成了问题的一部分?
一七.简单不等于容易。
一八.以极高的效率完成根本不需要做的工作,是最大的无用功。
一九.上坡的路和下坡的路,其实是同一条路。
二零.生活是参差不齐的,而生命是完全平等的。
二一.飞得再高,我们仍然在你的视线里。
二二.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二三.细节是能够体现事物内在联系和实质的微小事物和情节。
二四.一 %的错误会带来一零零 %的失败;一零零-一=零。
二五.标准是你应接受的工作最低水平。
二六.战略: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
二七.卫星要上天,马桶也不能漏水。
二八.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更多的是对员工的职业化要求。
二九.精细化管理始于数据化。
三零.管理就是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的过程。
三一.管理包括“管”和“理”,“管”是监督和控制,“理”是指导和服务。
三二.中国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在“理”,而并非“管”。
三三.科学管理就是使每一个管理环节数据化。
三四.以量化的数据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分析判断的基础、考察评估的尺度。
三五.高管人员应该:多做选择题、少做问答题、不做论述题。
三六.口号不是目标,倡议不是管理。
三七.策划要活,管理要死。
三八.任何一种管理理论都难以使中国企业有全面的实质性的提高,系统的组合式的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可复制的管理模式,才是中国企业梦寐以求的。
三九.有些不发达地区可以从乡间小路直接进到高速公路,但管理阶段则不可能如此跨越,基础管理无法绕过。
四零.中国企业当前首先要理解管理是一门科学,通过工作流程解决“事”的问题,通过岗位标准解决“人”的问题。
四一.明确、准确、精确:必将成为管理者孜孜以求的三级跳。
四二.管理者要努力使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还要使今天与明天相适应,相平衡。
四三.销售额不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才是。
四四.可有可无的企业,不论销量多大,萧条时下降极快,繁荣时增长却慢。
四五.规则是由服务者向被服务者提供的。
四六.规则包括程序和制度,程序需要训练,制度不必学习。
四七.规则提高一次做对的概率,流程减少衔接的摩擦。
四八.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工作岗位是训练平台。
四九.职业化的训练是最大的人性化。
五零.合理的要求是锻炼,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
五一.决策要慢,行动要快。
五二.不要相信“布置等于完成”。
五三.最基本的等于最有效的。
五四.战略上举重若轻,战术上举轻若重。
五五.企业资源必须创造效能与效率。不与效率同步的效能是脂肪,脂肪不是肌肉。
五六.上级可以越级调查但不可越级指挥,下级可以越级投诉但不可越级汇报。
五七.通过磨合的学习型团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八.一个团队的能力不能超出总经理的个人能力,是可怕的,也是可悲的。
五九.大胆用人,小心保护,允许出错,改过则进。
六零.一个成功的团队没有输家,一个失败的团队没有赢家。
六一.苍蝇蚊子中一定也有天才,但不妨碍我们拍死它们。
六二.兵的失败是将的无能。
六三.没有考核就等于没有制度,不与分配衔接就等于没有考核。
六四.处罚员工是管理者的无奈。
六五.与员工对话,用“谢谢”和“对不起”开头。
六六.老板是职业经理人的第一客户。经理有很大的权力,但没有公开批评老板的权力。
六七.不要勉强接受公司决定,又在员工面前加以批评。
六八.聘用或起用新人:考察时多发现缺点,使用时多了解优点。
六九.不要责怪辞职的人不忠,要诚恳地请教他为何离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