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惊 【作者:寒隽】

前言 gVp中文字网

自出版《红楼悟梦》一书,仿佛我的红楼之旅业已结束。两年内,终于腾出时间,写成了四部曲长篇小说-“风雨沧海”(风雷、雨后、沧桑、海魂,最后一部因是科幻体,尚未完成通篇构思,已暂时停笔)。这四部小说几乎倾尽了所有精力,感觉自己的身体和思想已被掏空,再没有了前行的能力。如今,把第三部稿子交给了出版社,不管结果如何,付出了真心,而编辑邮来让我修改的那一大摞底稿,远观近视,也着实令人欣慰。如此,好歹又有几丝能量,可以构思新作品了。 gVp中文字网

这时,深感写长篇之难,构思故事之苦,刻画人物之痛。才理解曹公在创作《红楼梦》时的艰难:暗夜里,幽怨昏沉的灯烛之下,他一边考虑家中生计,一边提着老旧毛笔,蘸着黑墨汁,在粗涩的劣纸上创作。他那时的境况,和我们现在衣食无忧,拿着手机,用手随便划屏就能写出大堆文字,简直天壤之别。他穷困潦倒、疾病缠身,不得不靠卖画为生、郎中为业,维持着一家人的贫苦生活。最终,他却用全部生命,克服重重障碍,创作了一部伟大的,无愧于人类的传奇作品! gVp中文字网

不过,或许《红楼梦》之所以会如此打动读者,达到文学颠峰,正是由于这样的创作背景:它不是锦衣玉食下的赞歌,而是柴米油盐中的绝唱。因此,当有人质疑《红楼梦》作者时,我不屑与他争辩,没有经历,就没有发言权。 gVp中文字网

自周汝昌先生垂古,红学界振聋发聩之声少之又少。所以才会屡次出现诸如“曹雪芹小像”,“吴氏癸酉”之类的闹剧。但即使这种漏洞百出的文化诈骗,爱红者也屡屡上当,正是因为认知严重不足。《红楼梦》里的奥妙,不仔细读上几十遍,是发现不了,体会不到的。 gVp中文字网

一位朋友大老远寄来一本“吴氏癸酉”,我粗略翻看,便知是伪作。首先,周汝昌先生最早也认为原著是一百一十回,他只知道《红楼梦》是本对称的书,就认为是两部对称。周先生不知曹公何意,因而没发现它以中秋为节点,三部对称的设计。但续书者一定深度研究过作为红学主流的周著,所以就模仿周先生的观点,只写了28回。单从这一点,少了两条分水岭(两回),就可以断定是续作无疑。其次是情榜,大家都知道,《红楼梦》是一部充满了影射的作品,情榜便是影射公告。而续作的情榜纯属无稽之谈。试想,连芳官都没有的情榜还能是《石头记》么?还有一个决定性的证据,就是诗词,曹雪芹是诗词大家,从小看爷爷编的《千家诗》长大,再好的续作,也会在诗词方面露出马脚。截至目前,所有续作的诗词都不值一提,包括程伟元和高鹗。读过《红楼梦》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好诗好句从第80回嘎然而止,如坠悬河,断崖式消失。 gVp中文字网

因此,我必须把续写红楼的任务完成,避免再出现因研红而引起的文化悲剧。我的思路与前辈相同,就是以程高本为参考,取其古味;再把已有定论的研究成果加入其中,写一个相对完整的版本。类似于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剧本,对目前通行本后四十回采取“先弃后取”的做法,来完成后三十回的续写。没有其它目的,只希望更有益于它的流传。 gVp中文字网

几十年间,我积攒的能量已经够用。几十万字的评红写作,百万字以上的文字洗炼,成百上千首诗词创作,使我更有信心提笔。 gVp中文字网

我已年近五十,时间不容许我再迟疑,我一定要完成后三十回的写作,以慰曹公在天之灵。所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吾辈唯知耻而后勇,方能不遗余力! gVp中文字网

楔子 gVp中文字网

晋·陶潜《与子俨等疏》曰:“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gVp中文字网

余祖父原系帐房先生,解放后因会写字,遂任土产公司职员,负责回收旧物。他经常回购一些铜铁旧物,以备家用。一日,祖父回家时携一扎线装古籍残抄本,仅三十回,名曰“金陵十二钗”,余爱不释手,一气读完。感觉书中所写,即为通行版《红楼梦》之后四十回故事,但全书共三十回,不仅少了十回,而且与通行本的内容迥然不同。 gVp中文字网

书前有姜夔词一首: gVp中文字网

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gVp中文字网

宋·姜夔 gVp中文字网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 gVp中文字网

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 gVp中文字网

层楼高峙。 gVp中文字网

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 gVp中文字网

人姝丽。 gVp中文字网

粉香吹下,夜寒风细。 gVp中文字网

此地。 gVp中文字网

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 gVp中文字网

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 gVp中文字网

天涯情味。 gVp中文字网

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 gVp中文字网

西山外。 gVp中文字网

是来还卷,一帘秋霁。 gVp中文字网

后面有一行小字:“余今道其事,虽未善始,已有善终,其心意可嘉。逢蒙粉香吹下,夜寒风细,是为曰寒风作焉,遂署名‘寒风’。”又有署名敦敏《题曹雪芹画石》云: gVp中文字网

“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 gVp中文字网

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磈礧时。” gVp中文字网

以下是残抄本的内容: gVp中文字网

此非为开卷第一回也!而为开卷第八十一回也。寒风生而有涯,得读女娲补天石之所记,幸甚!幸甚!然吾有一梦,梦中于悼红轩偶遇雪芹先生,其悲戚痛涕之状,难以言表。于是便问曹公:“吾师,此书既为石头所写,因何却以神瑛侍者立传?”雪芹先生拭泪曰:“吾居室白旗村西北,樱桃沟内有巨石一块,形如大元宝。神者,大也;瑛者,石也,神瑛即巨石也!”寒风曰:“师言‘西方有石名黛’又有何义?”雪芹先生曰:“岂不闻《长安客话》中言:‘京都宛平县西堂村出产黑石,当地妇人多用此画眉,当地人亦称眉石,或黛石。’” gVp中文字网

寒风一听,若有所思,微微点头言道:“如此说,《石头记》所记者亦皆有出处来由。但此书既已完结,所有还泪欠命者均已诸角归元,公又何至于伤心若此呢?” gVp中文字网

雪芹先生曰:“汝既称‘寒风’,便应知‘雪晴’之状。吾所忧者悲者,非造历幻缘、风流冤孽,而是故事之流传。”说毕凄然叹喟。 gVp中文字网

“吾师何太痴耶!岂可枉悲伤?如今此书传流甚广,阅者无数,皆以为虽‘假语村言’不足为信,却可以消愁破闷,喷饭供酒,陶情怡性也。”寒风言道。 gVp中文字网

“非也,非也,吾十载披阅,含辛泣血,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曰《金陵十二钗》,不知下了多少功夫。谁知后三十回被借阅者迷失,虽经人补齐,却无端增了十回。而且所述故事言非吾意、大相径庭。其胡涂乱改,刻舟求剑之末,竟成狗尾续貂之作。吾观后愤懑不平、抑郁成疾,常恨不能转世再生,矫枉过正。”言罢,又悲切不止。 gVp中文字网

“原来如此!吾初读此书甚好,前八十回洋洋洒洒五十六万余言,但至后四十回,其言其意,却可谓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远矣!”寒风曰。 gVp中文字网

雪芹先生听罢,立即动容,颤巍巍执吾手言道:“知音!知音!真是相见恨晚!吾之命有救矣!汝可删繁就简,从流传之后四十回中汲取精华,余者弃之如敝履。兼收前八十回之凛气,再造后三十回之膜脉;正所谓从善如流是也。” gVp中文字网

“吾于梦中从师,恐难当此任!”寒风言道。 gVp中文字网

“不妨,吾与汝细细道来,你便可晓谕梗概,再将底稿传你,方可周全。”雪芹曰。 gVp中文字网

言毕,雪芹先生将后三十回故事娓娓道来,其间精彩跌宕、起伏曲折、蜿蜒离奇,绝非伪续可比,果然真容又现,孤本再传! gVp中文字网

寒风虽有些禀赋,又惊喜异常,却也仅记了大概,并不能全。于是心存芥蒂道:“学生无才,未能谨记,恐有愧吾师之托。” gVp中文字网

“无妨!无妨!吾教你一法,可得我原稿。汝附耳过来。”雪芹道。 gVp中文字网

寒风附耳倾听,方得知妙缘,这才放下心来。 gVp中文字网

梦醒后,寒风将所听所悟逐一细记,并于每日睡前焚香沐浴,再入奇梦,勾补遗露。历经数载,终窥全豹。后于沽水福源,蓬莱坝头,删缝剪辑,功成圆满,不负与雪芹先生之约。遂题后三十回曰《红楼梦惊》。 gVp中文字网

又经几年,寒风于香山一带听闻一首打夯歌曰: gVp中文字网

“退谷石上松,人称木石缘。 gVp中文字网

巨石嶙峋宝,甘泉溢水甜。 gVp中文字网

山上疯僧洞,山下白鹿岩。 gVp中文字网

曹公生花笔,宝黛永世传。” gVp中文字网

是为曲头。又唱: gVp中文字网

“数九隆冬冷溲冰,檐前那个滴水结冰棱。什么人留下那个半部《红楼梦》,剩下的那半部谁也说不清⋯⋯” gVp中文字网

寒风笑道:“这回,终于说得清了!”正是: gVp中文字网

“并蒂花呈瑞,同心友谊真。 gVp中文字网

一拳顽石下,时得露华新。”gVp中文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