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誓 |
拼音: |
shì , |
笔划: |
14 |
部首: |
言 |
五笔输入法: |
rryf |
|
|
基本解释:
誓 shì 当众或共同表示决心,依照说的话实行:誓师。誓词。誓愿。誓死。 表示决心的话:发誓。宣誓。立誓。 笔画数:14; 部首:言; 笔顺编号:12133124111251
详细解释:
誓 shì 【动】 (形声。从言,折声。本义:发誓;立誓) 同本义〖swear〗 誓,以言约束也。――《说文》。段注:“凡自表不食言之辞皆曰誓,亦约束之意也。” 约信曰誓。――《礼记・曲礼》 予誓,告汝誓命。――《书・甘誓》。注:“要信也。”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司射西面誓之。――《仪礼・大射仪》。注:“犹告也。”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终待说山盟海誓。――赵长卿《贺新郎》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为誓与城为殉。――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又如:誓志(发誓立志);誓死不贰(发誓至死不变心);誓辞(立誓的言辞);誓戒(誓约警戒);誓剑(对着剑发誓;皇帝赠与出巡大臣的宝剑,即后世所称的“上方宝剑”);誓书铁券(即“丹书铁券”。古代帝王颁赐功臣的享有免罪等特权的证件) 接受爵位〖acceptarankofnobility〗 凡诸侯之适子,誓于天下,摄其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周礼》 告诫;告知〖warn;tell〗 司射西面誓之曰:“公射大候,大夫射参,士射干。”――《仪礼・大射仪》。注:“犹告也。” 惟君有黼裘以誓省。――《礼记・玉藻》。疏:“告幸病! 〖五戒〗一日誓,用之于军旅。――《周礼・秋官・士师》 又如:誓戒(约束警戒);誓民(告戒吏民);誓众(告诫众人) 铭刻;牢记〖engraveonone'smind;keepfirmlyinmind〗。如:誓肌(刻骨铭心) 誓 shì 【名】 指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所订立的誓约;盟约;誓言〖oathofalliance;oath;pledge〗 张陈背誓。――曹植《五帝诛》 周武有孟津之誓。――《左传・昭公四年》 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誓令(誓言与命令);誓信(盟约);誓书(盟约);誓章(记载有誓词的文件);誓要(约盟,盟誓) 古代告诫将士的言辞〖warning;admonition〗。如:《汤哲》、《泰誓》、《秦誓》 誓 shì 【形】 谨慎〖prudent〗 曲艺皆誓之,以待又语。――《礼记・文王世子》 誓不罢休 shìbùbàxiū 〖swearnottostop〗发誓不达目的决不甘休,表示具有坚定的决心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誓词 shìcí 〖oath〗起誓的言词,誓言 入党誓词 誓师 shìshī 〖arallytopledgeresolutionbeforegoingtowar〗∶出征前统帅向战士宣布作战意义,表示决心 (武王)躬擐甲胄,以伐无道而讨不义,誓师牧野,以践天子之位。――《淮南子・要略》 〖takeamasspledge〗∶泛指群众集会庄严地表示决心 誓师大会 誓死 shìsǐ 〖daretodie;pledgeone'slife〗立下誓愿,表示至死不变 闯王明白大家都誓死跟随他到郧阳山中,深深感动。――姚雪垠《李自成》 誓死不二 shìsǐbù'èr 〖sweartobeloyalforever;sweartodieratherthansubmit〗立志至死不生二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誓死不屈 shìsǐbùqū 〖sweartodierefusingtoyield〗宁死都不屈服,形容很有气节 誓同生死 shìtóngshēngsǐ 〖pledgetoliveanddietogether〗立志同生共死。形容十分密切,不可拆散 誓愿 shìyuàn 〖unyieldingdesire〗立誓时表示的心愿 誓约 shìyuē 〖vow〗宣誓时订下的必须遵守的条文 忠于誓约
相关词语、组词(誓组词、誓字组词、誓怎么组词):
誓词 |
誓师 |
誓言 |
誓愿 |
誓约 |
立誓 |
盟誓 |
起誓 |
宣誓 |
发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