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拼音: yān , 笔划: 11
部首: 五笔输入法: ghgo
基本解释: 

yān
◎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不复出~。
◎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且~置土石?
◎文言助词:又何戚~。
详细解释


yān
【名】
(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焉鸟)
鸟名〖akindofbird〗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唐・黄滔《唐城客梦》
通“颜”(yán)。额〖forehead〗
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荀子・非相》。高亨云:“焉,盖颜之借字。”


yān
【代】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it〗
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心不在焉
哪里或那里〖where〗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什么〖what〗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
怎么〖which〗
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
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so〗
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择事而问焉。――清・刘开《问说》
伏焉。――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yān
【副】
如何〖how〗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于是,就,乃,则〖then〗。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
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史记》
又如:焉始乘舟

yān
【连】
于是〖then〗。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
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列子》

yān
【助】
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be〗
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国语》
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书・秦誓》

yān
【语】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ho〗
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记》
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
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唐风》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

相关词语、组词(焉组词、焉字组词、焉怎么组词):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