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也变成宝贝。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才能更好地接纳宝贝。当你接纳了宝贝,宝贝才有可能接纳你。
和宝贝密切相处。要了解宝贝,要多跟宝贝接触,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和内在需要。
注意宝贝的反应与态度。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宝贝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宝贝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宝贝的话听完,宝贝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必然越来越深。
体会宝贝的感受。当宝贝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父母却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会让宝贝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说道:“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了解宝贝的发展程度。如果父母尽说些宝贝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宝贝达不到的要求。这不仅让宝贝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
回答宝贝的问话。宝贝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宝贝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宝贝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宝贝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道:“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宝贝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这样能引起宝贝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宝贝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能吸引宝贝。
充实宝贝的生活经验。亲子对谈的题材,往往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宝贝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领宝贝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等,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宝贝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