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控制不住对宝贝发火怎么办?很多爸妈忍不住对宝贝发脾气,该如何正确处理?很多时候大人对宝贝生气会把原因归咎于宝贝,好像是犯了什么大错误导致了我们生气,但实际上多半情况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大人产生的生气、愤怒等过度反应会让宝贝产生误解和被拒绝的感受。
宝贝会学习父母处理情绪的方式
宝贝处理情绪的方式,是和父母学习的,在他们表达自己情绪时,会在心理特别注意此时父母的反应,并学习大人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而父母对待宝贝的方式,常常带有自己童年生活时父母的映射,跳出自己的童年阴影,避免给宝贝一个错误的示范,也是宝贝能否可以管控自己的关键。
向宝贝表达的是需求,而不是愤怒
宝贝上了小学,每天回家写作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认真、重复犯错,常常都是以发火结束;
叫他好好吃个饭都要哄半天,吃个饭磨磨唧唧还挑三拣四,很小一碗饭喂他了三刻钟才吃掉;
玩具玩好从来不晓得收拾,留下烂摊子一个人就跑了;
……
每每看到家长发来这样的问题,我都能感受到文字背后带着的焦虑与暴躁,可以想象此时的大人面对宝贝是如何暴跳如雷的。
人的大脑进化有三部分,从生理到情绪再到思维。生理脑掌管人的根本机能,如感官系统,但无法控制情绪。第二阶段是情感脑,形成大脑的边缘系统,由脑干来接收信息,由此操控人的情绪反应,这一启动是无意识且自发的。
例如,当一辆车向我们撞过来,最终躲开了,没有伤到,但我们之后的反应一定先是情绪宣泄,会冲司机喊:你怎么开车的@#%%@¥!!……我们一定会在口中或者是心里发出一连串的指责,即使是对方道歉也难以立马平静气消。
大脑最后的进化是思维脑,形成大脑皮层,这才使我们有了更高级的能力,如分析、逻辑、推理等能力。但大脑边缘系统的影响超过皮层,所以情绪脑的影响比思维脑大。通常我们先宣泄完情绪才会冷静下来去思考问题,这放到处理宝贝的问题上,情况也是类似的。
在教育宝贝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往往是因为对问题处理不当才产生的;被情绪脑所控制,才把负面情绪变成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冲宝贝表达愤怒,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我们对宝贝表达的应该是需求,而不是愤怒。
对宝贝生气很容易,但表达愤怒很难,因为真正要表达的是一种需求。在生气前弄明白是为什么而生气,自己的内在需求是什么,然后再去表达需求,而不是表达负面情绪,去一味地指责宝贝惹你生气。
当宝贝再一次看动画片超过了我的忍耐范围后,我克制住自己没有发火,而是给她制定了规则,休息日在家一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能超过两小时,要是第一天能乖乖的不让大人生气,那第二天有个多看一集的机会。宝贝很珍惜这个可以理所应当看电视的机会,渐渐地,在这件事上我们很少会闹矛盾了。
如何向宝贝表达自己的需求
父母对宝贝想要发火时,不如把带有愤怒的诉求转化成建设性的行动,这对宝贝来说是再好不过的。
承认自己很生气
想清楚自己生气的根本原因,和宝贝到底有没有关系。
如果没有关系,就像上文所说的,是小花爸爸想休息,宝贝玩水本没有错,那就别把负面情绪带给宝贝。宝贝们本是快乐的,跟从ta,会感染给你快乐;如果让ta来跟从你,那么你会传染给他不快乐。
如果是宝贝的问题,的确是ta做错了,那就要明确地告诉ta自己的情绪,表达需求,而不是愤怒。明确地告诉宝贝,面对你的行为,我会有怎样的感受。比如,你这样做妈妈会伤心,妈妈当然很想满足你,但现在需要休息,你也要照顾妈妈的对不对……
表达时以“我”代替“你”开头
我们常常习惯于用“你”开头的方式向宝贝表达,此时我们的姿态相对于宝贝来说是权威的,去判断宝贝时会忽略了他们的感受。
你太不听话了!你使我生气了!
我有点生你气了。
你做得真棒!
我为你骄傲!
试试多用“我”为开头的语句去和宝贝交流,也可以教宝贝用“我”开头,这样的交流更能和宝贝之间表达自己的心声,同时也倾听了对方。
用“要做”替代“不要做”
宝贝更能接受正面语句,把“你不能……”变成“你可以……”
你在人多的时候不要乱跑
你在人多的时候要抓紧妈妈的手
有时宝贝不听话,可能是因为大人给的信息太多,要求这个要求那个,还不准这个不要那个,别太高估宝贝的逻辑理解能力,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要求他们。不如清晰明确地表达出希望宝贝要做的,而不是不要做什么,这样宝贝才能明白行为的导向。
世界上最值得温柔以待的人,一定是你身边最亲近的人。放低语调和姿态的倾诉更容易去唤醒对方的爱,哪怕对方只是个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