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快乐的父母,不过是理解并坚持“常识”的父母。讨论的其实都是关于育儿和家庭教育的一些最基本的常识,而轻松快乐的父母,不过是理解并坚持“常识”的父母。
1、自主——让宝贝自主
作为永远的刷屏“经典”,2018年,陪宝贝写作业陪到如何如何,继续刷着中国父母的手机屏幕。为什么一个小小的作业问题,会把爸爸妈妈们折磨至此?
我认为,陪写作业,看起来是作业问题,本质上是“让宝贝自主”的问题。作业到底是谁的?到底谁该为作业负责?我们今天能陪宝贝写作业,未来能陪宝贝去面对他一生中所有的大小任务和难题吗?
解决之道,唯有把作业还给宝贝,让宝贝学会自主学习。如果宝贝写作业一直是父母的事,那么宝贝永远都学不会自己学习。
为什么有的父母会发现,如果不盯着宝贝做作业,宝贝就根本不想做?这不是因为父母盯得太少,而是因为盯得太多,在父母的全面掌控下,宝贝根本就没有发展出自主、自律、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和能力。简单说,父母越强势,宝贝越不自律。
除了作业,作为特别关注宝贝阅读的家庭教育研究者,真心爸妈还经常被关于宝贝阅读的提问刷屏:我陪宝贝做了好几年亲子阅读,为什么宝贝上学后连认字读题都困难?
我们认为问题仍然出在这个“陪”字。阅读是非常个人化的活动,一个宝贝,只有自己有阅读能力,才真的是会阅读,但很多父母执迷无比的“亲子阅读”,不过是把宝贝的阅读变成由父母掌控的活动。宝贝没在自己读,那么就永远学不会自主阅读——主动的、自由的阅读。
所以,我们认为,爸爸妈妈要学会的第一个常识,就是自主——让宝贝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生活,并且自主发展自己的情感。
只有这样,宝贝才能成为真正的他自己,而不是父母掌控下的木偶;也只有这样,父母和宝贝才能真正“解绑”,不再成为彼此纠缠一生的共生体。
2、合作——与宝贝合作
2018年,我们还遇到无数的亲子关系问题:宝贝不听话怎么办?宝贝爱发脾气怎么办?宝贝叛逆怎么办?我老是控制不住吼宝贝怎么办?
它们本质上,都是父母和宝贝“合作”的问题。当我们缺乏对宝贝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尊重,把父母的地位凌驾于宝贝之上,认为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对宝贝的“管教”,父母和宝贝的关系,就会出现问题。
你会不停地对宝贝失控;你会不断地试图更严密地控制宝贝;你会不断地拒绝宝贝、对宝贝施压、对宝贝发出差评。——这一切,会让亲子关系紧张、对立,让育儿生活,成为一场令亲子双方都痛苦无比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本质,其实是父母和宝贝在“自主性”上的交锋,宝贝在成长,要成为他自己,而父母要控制,要宝贝无条件遵从。很多父母育儿生活中的挫败感,就来自与宝贝交锋中的失利。
而如果换一个角度,把父母和宝贝的关系,看成一场合作,父母的姿态,就会柔软下来,你会尊重他、爱他、支持他、满足他、赞美他、为他赋能,让彼此都从这场合作中获得足够的愉悦感、成就感,并将整个过程,当成无上的享受。
所以,我们认为,爸爸妈妈要学会的第二个常识,就是合作——与宝贝合作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与宝贝合作培养他的好脾气好性格、与宝贝合作培养他的好习惯、与宝贝合作帮他顺利渡过青春期……
而合作的过程,也是为宝贝赋能的过程,在合作中成长起来的宝贝,也会更善于与父母合作、与同龄人合作、与外部环境合作,换句话说,他会成为更有生存能力的个体。
3、满足——让宝贝满足
2018年,我们遇到的另外一些关于宝贝的提问是:为什么宝贝总是表现得特别黏人?为什么宝贝稍不满意,就特别容易大哭大闹?为什么宝贝总是特别任性?为什么二宝出生后,大宝变得坏脾气、不听话?
一些父母会认为,是因为对宝贝有求必应,把宝贝惯坏了。我们认为恰恰相反,宝贝有这样的表现,并不是因为被满足太过,而是因为被满足得不够。
父母会自认为,“我做的一切,都是为宝贝好”,而对宝贝提各种各样的要求,而很少关注,宝贝有没有自己的需求,他的需求是什么?
我们自认为已经竭尽所能,为宝贝提供了最好的东西,但却很少关注,你给宝贝的,是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谈到需求,我们更容易看到的是宝贝的物质需求,其实这只是宝贝所有需求的一半,另一半的需求,是精神上的,是被关注、被爱、被支持、被肯定、被赞美、被积极期许,但他们得到的,常常是截然相反的东西,被控制、被施压、被批评、被否定……
于是很多可怜的宝贝,其实是处在一种不满足的状态的——他们看起来衣食无忧,内心却有一个巨大的空洞等待填补。
所以,我们认为,爸爸妈妈要学会的第三个常识,就是满足——关注宝贝的需求,并及时满足。
一个总是心满意足的宝贝,才会更理性、温和、稳定,而内心有巨大空洞的宝贝,则更容易既不喜欢自己,又容易与父母和外界对立。
4、成长——父母不断成长
2018年,我们还不断地被问到一些关于父母自己的问题:面对宝贝,我总是很难控制住情绪,我该怎么办?有了宝贝,我觉得我弄丢了自己,我该怎么办?为什么宝贝出现问题,你总是说要到父母身上找原因?
这关系到我们对另外一个常识的认知,就是“成长”——不是宝贝的成长,而是父母的成长。
没有人天生会带宝贝、会做父母,但既然做了父母,我们就有责任成长为会带宝贝的、能带好宝贝的好父母。
这种成长,既包括学会教育宝贝,学会应对养儿育女带来的生活课题,也包括学会如何一边做好父母,一边做好自己。
很多父母又愤怒又焦虑,不过是对自己、对宝贝,对生活无能为力。当你更有能力、更胜任,你会变得更喜欢自己、更热爱宝贝、更享受为人父母的生活。
而当父母的成长真正发生,你同时也会发现,宝贝身上的那些问题,在慢慢消失。因为,那些问题,原本就都不是宝贝的问题,而是父母的问题——是父母在养育宝贝的过程中,把自己不曾解决或者不会解决的难题,比如如何学习、如何学会自律、如何学会负责、如何管理时间、如何管理情绪,都传给了宝贝——宝贝是一面镜子,里边照出的,是父母自己。
所以,2019,我们继续一起成长,做理解并坚持“常识”的父母,并享受和宝贝共同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