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一直都是我们需要的品质。而这些往往需要从小培养。那么问题来,宝贝说话不算数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宝贝刚刚答应宝贝的事情,转眼间就改变主意啦。而且改变主意后,如果父母没有满足宝贝的要求,就会经常出现一些宝贝哭闹的行为。很多父母经常私信J妈,宝贝为什么总是变主意呢,说话不算数呢,到底宝贝的心里在想什么?
举个例子,早餐准备前问宝贝想吃什么,说想吃面包,当你把面包弄好,端上餐桌,娃说不想吃面包,想吃包子,崩溃啊,为什么宝贝会这么变主意呢?宝贝说好的看电视半个小时,结果到了半个小时,绝对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哪怕宝贝知道时间的概念。只能反复提示或提醒,就差最后的发火啦,宝贝才不情愿地才离开电视。
为什么宝贝会这样说话不算数,总是改变主意,到底心里面在想什么?
根据儿童行为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宝贝的身体发育和语言表达都不够成熟,思考问题也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有良好地预期和判断,导致宝贝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有些可能是语言表达的问题。
如关于宝贝吃什么的问题,可能宝贝想吃的东西是某一次曾经吃过的东西,但是宝贝不能完整地描述,导致父母以为是自己理解的食物那样,这样就容易造成沟通的偏差。
同时,当宝贝改变主意,或者不但否定自己的话时。父母一定不能发脾气,如果宝贝比较大的时候,可以让自己冷静地问宝贝改变主意的原因,耐心地听宝贝的说话,完全理解宝贝的意图后,父母才能正确地判断和处理这样的问题。
宝贝的想法,有时候并不是父母认为的那样,容易造成父母的误解,所以充分沟通非常有必要,年龄较小的宝贝,可能还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可以鼓励宝贝表达自己的意图,以便了解宝贝的思维,同时也可以提高宝贝的心理沟通和情绪表达的能力,这一点对于宝贝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如果是父母和宝贝之间理解有偏差,下次再有类似的沟通中,可以在事情发生前沟通清楚。如宝贝想吃面包,是哪一种的面包,或者宝贝可能也不清楚,父母可以详细描述一下,根据目前的原料,以及描述一下可以做什么类型的面包出来。让宝贝的心理有一个正确的预期,以免发生宝贝的想象和实际差距大的问题。
如果是遇到其他的事情,提前和宝贝说好的事情,宝贝在现场突然改变主意的情况。如本来说好带着宝贝一起和朋友聚餐,谁知宝贝去了餐厅之后,既不愿意吃饭,同时吵着要回家。遇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了解一下宝贝是由于环境的问题,而导致怕生,还是由于饭菜不满意而不愿意吃饭,只有了解宝贝背后愿意,才能够正确引导。
当然,很多情况下,宝贝并不能完整地描述一下心理上的原因,包括紧张或不自然等原因。此时父母可以根据宝贝的脾气和秉性,注意沟通的技巧。也要有足够低耐心才能了解到具体的原因。如果宝贝比较大的情况下,同时也可以教宝贝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
同时,父母不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利诱宝贝,或者强迫宝贝来许诺,来答应大人的某些需求。往往这样的情况下,容易让宝贝感觉不舒服,临场容易出现说话不算话的情况。比如第一次见某个长辈,强迫宝贝喊长辈,但是对于宝贝来说,这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情。
而在看电视的问题,如果宝贝看的是一个较长的电视节目,宝贝很难在节目的中间离开,可能已经被电视节目所吸引。更好地方式,就是让宝贝看一些适合宝贝看的节目的视频,时间是可以控制的。这样不仅便于控制时间,而且还能防止宝贝上瘾。
总之,针对宝贝的年龄大小,一方面要理解宝贝的思考问题和想问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不要强迫宝贝做一些不愿意的事情。对于某些规则,既要有基本的原则性,又要根据宝贝的年龄和性格特点,讲究灵活性。同时,父母在和宝贝承诺的时候,一定要兑现,培养宝贝遵守承诺和说话算话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