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总是说,自己的宝贝成绩一直处于中游,用了各种方法也上不去,上课时明明很认真,下课后题目却不会做。问宝贝为什么?他又说不出来。
其实,许多时候宝贝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是由于一些坏习惯导致的。
01.一次性把作业搞定
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原本是为了让宝贝通过练习、思考掌握更多解题方法。但是,总有一些宝贝,只想快点做完作业,或能有充足的娱乐时间,不被旁人打扰,于是一次把作业搞定,并且有宝贝跟风照做。
完成作业是好事,但这样做却得不偿失:学习无计划、不定时不定量,从而失去良好学习状态,养成“为了应付”的坏习惯,字迹潦草,跟不上学习进度,只知道依葫芦画瓢,成绩自然下降。然而别人都在努力复习、补习,无形之中差距又被拉开了......
纠正方法:
做功课与其求量,不如求质,提高答题正确率。笋干老师认为,比起集中法,作业更适用于分散学习法。把作业分量分时间做好计划,每天学习2小时为上限,每次20分钟,这样效率较高,记忆也比较确实。
02.只学喜欢的科目
有位妈妈说,现在宝贝初三,只喜欢学英语,每次该门课都能排在年级前三,但其他科目只有70-80,问笋干老师,发现宝贝潜质趁早学习好不好?其实,并不好,因为初中和高中的学科差异化还是很大的。
尤其是宝贝在初中,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情况下就专攻一门,只能说明他初中某一科水平比较好、有兴趣,但并不能代表以后的也一样,反而会偏科严重,优势学科不一定提高,弱势学科越来越差。
纠正方法:
不管宝贝喜欢哪门科目,厌倦哪门科目,在小学与初中阶段,都是基础学科。所以,我们应该让宝贝顾全大局,在假期或空余时间把弱势科目补习一下。
当然要与优势科目同时进行,每天每门课都学一点,只有这样宝贝的总成绩才能一起提升。
03.只看书不思考
思考的过程是将听到的、看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进一步加深阅读理解能力。
但有些宝贝就喜欢偷懒,一目十行、匆匆一瞥,不去分析问题,认知永远停留在看的上面。然后,到处在外寻求解题方法,不在自身找原因。
只看书不思考最大的弊端是语言表达能没有重点,习惯以偏带全。比如别人会说道:“我数学方程式只差最后一步。”不思考的宝贝则说道:“我数学作业不会做,怎么办?”还有的宝贝只看网络玄幻、言情小说,不爱看学校规定的课外读物也一样。
纠正方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一小时不如读书55分钟。就像去超市购物,我们喜欢倾向99元而非100元的物品时一样的道理。所以,笋干老师建议宝贝,手上拿支笔,每天花5分钟用来把比较优美、是重点的语句划出来,或者摘入整理。
在养成观察、思索、阅读习惯的同时,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家长可要求宝贝勤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和日记。
04.只做题不总结
题海战术广用于数学、英语等选择题、判断题较多的科目。这种方法能让宝贝把知识最快的学以致用,通过大量的题目,找到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一遍又一遍的巩固。
但是做题有一个漏洞:只做题目不归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宝贝拼命地做大量的题目,但一到考试就不会解答的原因。
纠正方法:
笋干老师建议宝贝,做完题目要检查,过程中拿只红笔把做错的题目勾选出来,然后准备一本厚笔记本,将题目摘抄下来(只抄题目,不抄答案)。最后,从新再做一遍。
查漏补缺可以让宝贝知道自己哪一方便还有所欠缺,需要加强训练。错题再做一遍可以防范下次再做错,提高正确率。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考试时也能节省思考时间。
05.只做难题或简单题
喜欢只做难题或简单题目的宝贝,思维模式通常是垂直型的。看到题目第一眼,会做我就做,不会做的直接放弃,直接否定自己可能会解开答对这道题的机会,缺少一点信心。
其实,由简如难易,由难入简难,规避短板的后果是题目很简单,宝贝习惯性把问题想得复杂,而且不懂的东西也不问。
纠正方法:
建议家长让宝贝做题时不要以简单和难来划分,而是自己会做的和不会做的来划分。先完成自己擅长的题型,再多花5-10分钟做不会的题目。
总之,哪怕最后没有解出来,最起码自己有认真思考,去答题。若宝贝有强迫症,非要死磕不会的题目,建议找到该科目强的同学,一起讨论解疑,效率会更高。
06.死记硬背
学习没有好方法,这时宝贝就会选择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在上课前或考试前,尽最大努力把重点知识背诵下来。
不过它有一个致命缺点:记忆过于死板,内容概述片面化,不便于大脑深度记忆。比如,考试时明明有印象,但就是想不起来。有时背诵得快,过后忘得也快。
纠正方法:
如果你的宝贝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笋干老师建议宝贝,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加入“活学活用”的技巧。比如数学,可以让宝贝预算活动费用,统计家庭收支情况等。
英语方面可在手机里下载学习app,每天可要求宝贝从听、说、写等方向,学习20-30分钟。这些软件都有限制时间功能,可以加速加深对单词的记忆,以及提高口语能力。
习惯的好坏拥有相互抵制的作用,如果宝贝无法改正坏习惯,那么就相对培养他的好习惯。
只有养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