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的小宝应该算是很好动那一类吧,看个绘本三分钟热度。
给他讲故事的时候,只要身边有别的东西,都能吸引他的注意力,
就连让他画画,他也会拿着彩笔兴奋地跑来跑去。
起初,我以为宝贝是注意力不集中,后来看到一篇学术论文才知道,学
龄前的宝贝爱动,原来是前庭觉缺乏。
1
前庭觉是什么?
前庭觉是影响婴幼儿成长,和学习发展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前庭是脸的正前方,传达视听嗅味等讯息,
这些讯息的处理中心在后颈部脑干(大脑中枢神经)前方的前庭神经核。
由于前庭神经核是大脑讯息的守门器官,身体任何讯息进入大脑,
必经前庭神经核过滤,加上又要处理前庭讯息。
所以是大脑功能最为重要的守护神,通常称为前庭体系。
并且,学龄前宝贝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认知能力不够,
就是说妈妈和宝贝讲道理有时候效果不理想。
比如宝贝放学回来要喝冰箱里的鲜奶,而你因为牛奶太冰怕宝贝喝了拉肚子就暂时不让他喝。
尽管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和他强调:这个牛奶太冰了,我们稍后再喝。
但宝贝依旧不依不挠。是不是经常有这种情况?
为什么宝贝这么听不进去呢?
并不是因为他们无理取闹,而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冰”是什么概念。
如果这个时候你把牛奶拿给他,宝贝接到牛奶才会感知:
原来,这就是“冰”,我的手麻麻的,快接不住了,还是放回去吧。
宝贝通过触觉知道了什么是“冰”,他也会通过触觉认识别的东西。
比如宝贝走路的时候磨磨蹭蹭,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地上的小石子也要捡起来看一看。
很多妈妈觉得宝贝走路不认真,但是宝贝其实是在通过自己的感知来认知这个世界,感受这个世界。
所以,妈妈们不能太过干涉宝贝的“动”。
2
想要宝贝静下来,先让他们动个够吧!
妈妈们不用刻意让宝贝静下来,想让宝贝静下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让他们动个够。
宝贝被强制要求静下来,由于活动空间有限,被局限在一个小空间里,
得不充足的刺激和自由,越是克制,越是渴望。
宝贝一出门就喜欢疯跑,很多妈妈是不是喜欢在身后追赶,还嚷着“不要跑,小心会摔倒”?
可是妈妈喊得越焦心,宝贝跑的越欢了,更难静下来。
妈妈们可以换个方式,不去干涉宝贝的跑动,让宝贝在安全的前提下自己跑个够。
宝贝跑个20分钟左右,就会回到妈妈身边了,要喝喝水、吃点水果,休息一会儿,自然就安静下来。
这是因为当大脑得到足够刺激后神经系统就会稳定下来,宝贝自然可以安静。
研究还表明:运动时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肾上腺素,前两者可以稳定情绪。
后者可以加强宝贝专注力,这也是为什么说运动可以改善宝贝学习的原因。
3
当然,每天适合宝贝动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学龄前宝贝最好有至少半小时到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和嬉戏活动,
推荐妈妈们几个训练宝贝前庭觉的方法:
跳蹦床和羊角球
弹跳运动是上下性质的直线加速运动,对前庭器官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而且蹦床和羊角球也比较常见。
如果家庭里面摆不下蹦床,可以去游乐场所。
玩的时候要注意宝贝的安全,防止宝贝蹦到蹦床外面摔伤。
滑梯运动
滑梯可以让宝贝顺着滑或者头朝下倒着滑。
也可以起到前庭刺激的作用,不过要注意安全。
秋千
秋千在娱乐场所比较常见,在家庭里面也可以安置。
秋千是可以前后左右的晃动,对宝贝的前庭觉可以起到全方面的刺激作用。
前滚翻和侧滚翻
这方面的运动是冠状旋转,是一种角加速运动。
是以旋转的方式刺激宝贝的前庭器官,对宝贝的前庭训练起到的帮助也非常大。
注意:在训练中把握诀窍,只要是加速的运动,都可以起到前庭激的作用。
旋转是角加速度运动,弹跳是直线加速运动。
在训练中要注意安全。
宝贝的成长都有自己的规律,父母不需要太过担心或者保苗助长。
往往都是这样,越是想要约束宝贝,宝贝越是控制不住,
如果父母适当地放手,说不定会有出乎意料的结果。
所以,有时候,努力满足宝贝的欲望就是成功克制宝贝的欲望。
不妨试试看哦,会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