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宝贝被毁掉了。这次她以胁迫的手段达到目的,以后她可能还会以自杀来威胁其他人,比如她未来的丈夫、宝贝……”
协商式教育的破产
显而易见,这是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都不愿看到的家庭悲剧。可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女儿逼母打胎这个事件,又一次宣告‘与宝贝交朋友’协商式教育的破产。“单靠朋友关系,没有正确地权柄运用,根本无法做到真正的管教。作为父母,必须守住上帝赐给父母的权柄,好好行使对儿女的权柄。”新闻中女孩儿的父母,连生不生宝贝这样的大事都要依着女儿,看女儿的脸色,结果被女儿要挟左右,可以说是做父母的一场惨败。反思我们自己的宝贝,有没有尊重权威的意识?我们是不是什么事都要跟宝贝商量?我们是否好好珍惜做父母这份权柄,给予宝贝所需要的管教,真正扶持宝贝健康成长?
“一个扑向火的宝贝,父母要立刻强制拉开他,而不是要耐心向他解释火的危险,让他自己选择要不要摸火。在人类的学习经验里,很多时候,是从害怕开始的。”古老的圣经里写道:“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敬畏,是尊敬加上畏惧。一定要先尊敬和畏惧上帝,才有可能明白上帝的智慧。
今日大多数管教的问题,包括这则耸人听闻的新闻事件,都落在此处:次序搞错了!我们拼命与宝贝商量,想让宝贝明白,然后才要他们敬畏权柄,结果却问题百出!许多父母认为宝贝小不懂,不愿意或不敢运用权柄管教,没有好好教导宝贝认识权柄,与权柄互动,到了宝贝上初中,到了青春期,发现不行了,才开始想要拾回父母的权柄,然而收获的却是痛苦与挣扎。
回到教育的根本
“父母培养宝贝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的根本一定要回到起初。如果父母一切以宝贝为中心,让他吃好穿好,追求个人成功,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那么这个宝贝一定不会尊重别人,谁影响了我的利益、挡了我的路,我就要毁了他。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沸扬扬的复旦大学学子林森浩投毒案,还有这则女儿逼母打胎事件,都在为做父母的敲响警钟——我们必须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宝贝。在此起事件中,无论是女儿逼母打胎,还是父母含泪听从,都反映出从宝贝、到父母、再到整个社会对生命的不尊重。13岁的女宝贝,以死相要挟,既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也不尊重别人的生命,这不只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我们整个社会迫切需要有所敬畏,学会珍惜别人,也珍惜自己。
“我们培养宝贝的目标不是为了他的个人成功,而是帮助宝贝成长为有使命感、优秀品格与服务他人的人。”罗坚老师说,“围绕着这一教育目的,我们要重整家庭的秩序,从过去以宝贝为中心,转变成婚姻第一。无条件接纳宝贝,在爱的关系里管教与训练,让宝贝从小有一颗敬畏的心,尊重他人、接纳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千万不要和宝贝做朋友
真正西方教育的精髓是爱和管教。权柄不是控制,而是保护。在爱和管教中训练出来的宝贝,才能做到个体的自由和群体的秩序共存。大卖场里,一个七岁的男孩想买某样玩具,却因爸妈阻止,要求到别的店去比较价钱,而当场发飙,当爸爸贴近那宝贝,想好言相劝时,却被他裹了一巴掌。这位爸爸怕他再来一掌,抓住儿子的手,肚子又被踢了一下。
旁人开始围观,议论纷纷。受过高等教育的爸妈和颜悦色地,将儿子半拉半抱入车。回家后,续集怎么演呢?
妈妈赶紧拿毛巾来,帮儿子擦掉一脸眼泪鼻涕,轻声告诉他:“别生气了,又不是不买。” 爸爸则一面拿出刚买的蛋糕切给儿子吃,一面说道:“货比三家不吃亏,这功课一定要学的,钱不容易赚呀!你自己仔细想想。”
那天,这对父母一直耐心陪着,等到宝贝气消,恢复正常。而对儿子打爸爸的事件,他们,都避口不再提起。
这位爸爸相信:宝贝自己就有能力选择对的行为,发挥原本就潜藏在里面的优秀品格,父母,只需要在旁边用爱心和耐心等候,当宝贝脾气过后,让他自己反省出其中对错,得到正确行为的结论,那,才是真正独立。
这种把权柄管教当成高压暴力,而完全不愿意对宝贝使用权柄的理念,根据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者,畅销书籍作家,爱家机构创办人詹母斯道母森(Dr. James Dobson),和其它一些当今最有威信的基督徒心理学家的说法,几乎可以说,就是直接把宝贝送进青少年叛逆的推手。
对权柄管教的抗拒和误用,源自对权柄的观念错误。
权柄的正确解释,是:从爱产生,用正确的方式施行出来的管制引导能力。
所以,父母从上帝那里被赋予权柄,出于爱,透过正确的方式,去管制,引导,和保护。
现代很多父母说他们要当宝贝的朋友。坦白说,这种观念并不正确。
我和三个宝贝感情都很好,特别是老大,她的个性和某些喜好和我很像,随着她的年龄增长,心志成熟,母女两人之间的相处常常就像好朋友一样,因着彼此信赖,欣赏对方,而可以一起商量,一起讨论。
“妈妈,你可不可作我最好的朋友?”女儿曾经问过我。
“我很高兴你可以对我像对好朋友一样坦诚,知心,而且说实在的,有时,我真希望自己只是你的好朋友,就这样和你聊聊天,谈谈心,多快乐!”我看着女儿答。
“作朋友,就不用管你,唠叨你,挂念你那么深,有时,还要为了你好,大大得罪你,惹你不开心!”我讲给她,也讲给自己听。
“你是我妈妈呀!我知道你管我是为我好!”她贴心地答。
“所以啦!成为你的妈妈是上帝给我的福份,也是上帝对我的交托,人的一生可以有很多朋友,但对多数人而言,妈妈,只有一个。所以我希望好好守住妈妈的职分和角色。记得哟,多结交一些好朋友,而我,永远是你的妈妈。”我衷心祝福。
没错!亲子之间可以存在友谊。但是,父母不等同于朋友,父母的角色,无法被朋友的角色取代。
朋友之间只有对等的关系,没有权柄,一切,都只能有来有往地交流,商量。
我深信,作为父母,必须守住上帝赐给父母的权柄,好好行使对儿女的权柄。 只有好好珍惜运用这份权柄,才能给予宝贝所需要的管教,扶持宝贝健壮成长。
宝贝三岁,四岁,甚至七岁八岁的时候,想用友谊来引导他,跟他商量,跟他解释,期待他明白所有道理,这,也未免太勉强他了。
一个扑向火的宝贝,父母要立刻强制拉开他,而不是耐心向他解释火的危险,让他自己选择要不要摸火。
有一些妈妈告诉我,靠父母的权柄来处罚宝贝是没有用的,处罚只是让宝贝害怕,并没有让他们真正明白道理。
对,倘若父母只会用权柄来处罚宝贝,那,不单没有真正管教,而且还会带来无止尽的惧怕和怨恨。
所以我一直强调:要正确的使用权柄管教,而不是放弃权柄管教。
不过,我也反对这种认为害怕没有用,要真正明白道理才有用的理论。
父母不可能等到一个宝贝明白刀为什么会割伤自己,才让他不随便玩刀; 父母也不可能等到宝贝明白刷牙的道理,才让宝贝自动愿意刷牙。
仔细想想,在人类的学习经验里,很多时候,是从害怕开始的。
圣经没有说“明白上帝是智慧的开端。”,而说“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
敬畏,是尊敬加上畏惧,而智慧,是一种彻底的明白。也就是说,一定要先尊敬和畏惧上帝,才有可能得到明白上帝的智慧。
而今日大多数管教的问题就落在此处:次序搞错了!
我们拼命要宝贝先明白,然后才敬畏权柄,所以问题百出。
父母认为宝贝小不懂,所以不愿意或不敢运用权柄管教,没有好好教导宝贝认识权柄,与权柄互动,到了宝贝上国中,甚至到了青少年,发现不行了,才开始想要拾回父母的权柄,运用权柄管教宝贝,结果都非常辛苦与无效。
因为当宝贝完全明白之前,他们已经先习惯对权柄的轻忽怠慢。
不懂得健康地敬畏尊重权柄,使宝贝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一路辛苦。
宝贝,总有一天要面对权柄。
这天,其实很快很快,快到开始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就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