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总是爱哭闹的,那么遇上宝贝哭,家长该怎么做呢?要不要”呵斥“宝贝不要哭呢?
当宝贝哭的时候,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大部分的家长都是以下三种做法:
不要哭了,要坚强,(如果是男宝贝,还会加一句,男子汉大丈夫不能哭.......),
别哭了,来,妈妈给你买你喜欢吃的糖果.....
直接冷处理,不理会宝贝,等宝贝哭完......
总结下来,就是三个词:拒绝,交换和冷漠。
观察了一下身边的家长们,在面对宝贝的负面情绪(尤其是哭闹的时候)都逃不出这三种情绪应对的模式。
这三种情绪应对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点:负面情绪是不被接纳的,是不允许出现的。
所以,宝贝从中得到的信息也是:任何情况下我都不能哭,哭是一种不好的情绪,我不该有情绪。
这样做的结果是,宝贝会渐渐的关上自己感知情绪的闸门,无法清晰的认知自己的情绪感受,长大后很有比例成为那种不发火还好,一发火就很极端的人。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人,平时都觉得温温和和的,不争不吵的,但到了某个情绪的临界点,就会暴发,甚至动用暴力手段,伤害他人或者伤害自己。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不能很好的识别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情绪往往采取逃避和拒绝的态度,将情绪积压在心底,承受不住的时候就会一次性原地爆炸。
很多有暴力倾向的人都在一定的程度上缺少感知自己情绪的能力。
每个人的情绪处理模式都可以在他小时候父母对待他的情绪模式里找到答案。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帮助宝贝建立起健康的稳定的情绪管理模式。
相比于正面的情绪,宝贝们对于负面情绪往往是手无举措的,不能清晰的识别和感知,再加上父母本能对负面情绪的焦虑,宝贝会更加迷茫,但如果父母在宝贝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能够进行正面的引导,那么宝贝获得的是情绪管理的能力。
当宝贝有负面情绪时,家长可以参考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时候,宝贝是故意哭的,是为了让父母妥协和让步,这个时候,父母需要作出区分,对宝贝的无理取闹要守住界线,不要让宝贝利用情绪来操控别人。事实上,只有宝贝不利用自己的情绪时,也才能更好的察觉和感知自己的情绪。
步骤1:帮助宝贝识别自己的情绪
只有辨识出来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处理。
宝贝哭的原因一般有很多种,累了,困了,害怕,伤心,甚至是愤怒,特别是对于3岁以下的宝贝来说,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哭几乎成了所有负面情绪的表达方式。
“是不是因为刚才XX比你多得了一个礼物,所以觉得不公平,心理很难受呢?”“你觉得大家都在忙,没有理你,有点埋怨大家,是吗?”
当你尽可能准确的描摹出宝贝细微复杂的感受时,宝贝也才能对自己的情绪进行一次解构和回顾,也就能更加明白自己的情绪结构。
描述出了具体的感受,宝贝也得到了一次情绪上的共鸣时,父母就应该教宝贝给自己的情绪命名了,比如:抱怨,嫉妒。
“你也想要一样多的礼物,可是却得不到,于是就难受,想哭,这就叫做嫉妒......”
宝贝知道了用词汇去精准的描述自己的负面情绪时,也就有了对情绪的认识和管理的概念。
步骤2:接纳宝贝的负面情绪
“怎么可以忌妒呢?”“不要抱怨,你已经很幸福了”“这都能哭,真是受不了你了”.......
这样的说教并不能让宝贝的嫉妒和抱怨消失,只会让宝贝关闭心门,或是为了迎合成人而压抑真实的自我。
家长们应该告诉告诉宝贝:嫉妒,抱怨不是羞耻的,不是不好的,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这样。
然后再告诉宝贝这些情绪背后的功能,比如,抱怨可以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不合理的,嫉妒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和他人的差距以及资源的差别等等,这样,宝贝也能更好的接纳和包容负面的情绪。
步骤3:告诉宝贝如何应对负面情绪
对于宝贝的负面情绪,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做出正向的引导,如何表达出来,如何做出合理的调整等等;
接纳宝贝的所有负面情绪并不等于就接受宝贝的不合理的行为表现(比如,乱摔东西,打人等等)。
所以当你在接纳了宝贝的负面情绪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宝贝通过正面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调整自己的行为来改善目前的现状,
首先可以告诉宝贝你可以说出来:你很嫉妒,你很伤心,很愤怒;
然后告诉宝贝可以采取一定的行动让自己感受好一点,比如,学会欣赏自己拥有的可以让自己的嫉妒减少很多,或者接下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这些都会让自己心里好受很多。
当然,如果宝贝当下非常想哭,那你就让他哭个够吧,哭完了,情绪释放了,就运用这些步骤一步步地教宝贝去学会如何应对自己的负面情绪。
总之一句话,宝贝哭不是洪水猛兽,是父母和宝贝共同学习情绪管理的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