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想培养出一个有出息的宝贝,不管天赋如何,都极力的给着宝贝自己能给的一切。可是你知道吗?拥有这4种珍贵特质的宝贝会更容易获得成功。
1.强烈的好奇心
好奇心出自天性,人在婴儿时期便已具备。在不断扩大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它是激发我们主动学习、不断尝试的原动力,它也是现代人才最重要的特质之一。好奇心强的人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不断挖掘做事的新方法,更容易获得成功。
宝贝从来不缺乏好奇心,但是好奇心却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被扼杀和磨灭。那么身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宝贝的好奇心呢?
认真对待宝贝提出的问题。
小婴儿初到这个未知世界便开始了不知疲倦地探索,他们利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世界,一个玩具球的掉落、一个小光圈的闪烁、一块小饼干的味道都令他们着迷。周遭事物让他们惊喜不断,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生理需求,开始向往了解大千世界,并化身好奇宝宝不停提问。
“妈妈,这是什么?”
“这个是什么味道?”
“这个球为什么是圆的不是方的?”
“圣诞老人为什么是爷爷不是奶奶?”
“如果我把水都泼到地上会怎么样呢?”
宝贝提出浅显问题时,父母不要因为简单就随意应付,而是要针对宝贝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应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好奇宝宝们开始增加提问的难度,他们会喋喋不休地追在你屁股后面问“为什么”,他们渴望知道事情的真相和本质,这个时候应答起来不再那么容易,很多家长便会敷衍了事,甚至对宝贝进行责骂和训斥,长久下来宝贝便会失去提问的积极性。
鼓励宝贝自己寻找答案。
天天正在拼动物拼图,拼到一半时遇到了困难,他向妈妈发出求助:“妈妈,妈妈,这里要怎么拼下去?”妈妈回应道:“遇到困难要自己想办法哦!”天天又摆弄了一会仍然没有拼对,沮丧地说道:“可我就是拼不对啊!”妈妈坐到他身边耐心地说道:“仔细看,动物皮毛的颜色很相近,不容易分辨,那如果我们换个思路,先找树叶或者天空会不会容易一些呢?”天天又尝试了几次终于成功了。
鼓励宝贝自己寻找答案,必要时给些小帮助比起直截了当地告诉宝贝答案更容易激发宝贝好奇心,宝贝经过自我思考的过程也会增加他们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
不要轻易打断宝贝的注意力。
当宝贝想要弄清某件事时会投入极大热情和专注力,但是大多数宝贝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并打断的,尤其是年龄小的宝贝。所以尽量提供给宝贝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不要轻易打断,这样也有利于宝贝独立意识的形成。
2.拥有探索欲
著名设计师手冢贵晴先生在2007年设计了一所前所未见的幼儿园,幼儿园整体看起来像是一个屋顶上的学校。没有死角、没有栏杆、户内户外没有限界、也没有任何游玩设施,宝贝们在环形屋顶上奔跑,在树上攀爬,趴在天窗向下观察,他们自然而然地创造出各种玩法,屋顶本身变成了个超级游乐场,也为宝贝们提供了丰富的探索空间。
手冢贵晴还故意在一些活动空间中融入了一定的危险性,他说宝贝们很喜欢这种小探险,会尝试从高处往下跳,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会清楚自己的能力极限所在。
他在草地上故意安排了上坡下坡,制造了一些坑洼。水龙头就在草地旁边,然而并不是自动出水,而是需要宝贝动手拧开,如果水流控制不好还会喷溅一身水。幼儿园里的灯开关也选择了古老的拉绳方式,这样让宝贝更容易理解灯打开和关闭的原理。在供宝贝玩耍的附楼上,宝贝会碰头,会挤到一起,有跌落的风险,然后这些刻意的不便和不安全,却能帮助宝贝进行思考和探索。
每个家长都希望能够培养出独立自主、爱探险的宝贝,但在实际生活中却试图控制所有事,将宝贝放置在一个过度保护的环境中长大,一点一点堵住了宝贝探索种种谜团的过程。
我们并不提倡危险教学,而是希望家长们作为监管者在宝贝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大胆一点,让宝贝有勇气探索,不畏危险并学会驾驭危险,因为这也是宝贝成长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
父母的经验和指导,只能决定宝贝发展的下限。而宝贝的自我探寻,有时候却能突破他们发展的上限。
3.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前不久一本《宝贝们的诗》火遍网络,书中的诗都是由3-13岁的宝贝们创作完成,十分纯真美好。很多读过的网友表示诗句太惊艳了,能够治愈人心,小朋友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更是令人惊叹。
宝贝缺少想象力吗?不缺!
年龄小的宝贝也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吗?是的,尽管大多一岁左右的宝贝尚不具备很好的理解能力!
那么,由宝贝变成大人的我们想象力为什么却被固化了呢?
我们要怎样做才能保护宝贝珍贵的想象力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呢?
首先,请不要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约束宝贝。宝贝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有着无数异想天开的想法,这些想法往往不符合正常的逻辑。这个时候家长切忌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约束宝贝的想法,而是应当鼓励宝贝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他们进行探讨。
很多宝贝想象力丰富,学习能力也很强,但是在后期的发展中却墨守陈规,渐渐走向平庸,这就像一个设备只能输入信息,却不能依靠自己的意志自由输出。所以我们要让宝贝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鼓励宝贝的创造行为。
4.独立自主的能力
缺乏独立自主能力的宝贝初入社会很容易受挫,变得一蹶不振,所以比起乖和听话我更希望宝贝能够独立自主,懂得选择、懂得竞争、懂得必要时放弃。
其实宝贝从一出生起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拥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并不断地向家长表达自己意愿。比如一岁左右的宝贝会通过不停敲打饭桌,要求你放下碗和勺子,尝试自己用餐。所以我们要相信每个宝贝都有巨大的自我发展潜力,宝贝能自己做到的事情坚决不插手,向旁边退一步,给宝贝独立的空间,使宝贝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管教过严也容易造成宝贝缺乏独立性,所以我们要尊重和相信宝贝,该放手时放手,多为宝贝创造一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让宝贝逐渐掌握判断和分析的能力,而我们只需在一旁观察,必要时给予一些引导。
教育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号,儿童的发展与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需要每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花时间和精力,而宝贝们那些弥足珍贵的特质也才是真正需要我们用心呵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