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班的宝贝一直担心自己会死掉怎么回事,宝贝有死亡恐惧,家长要如何是好?父母怎么做才能让宝贝正确对待死亡,下面看看读大班的宝贝一直担心自己会死掉要怎么办?
我儿子读大班,最近不知为何,常常要我不要上班,因为他怕我被车撞死掉;晚上睡觉,也说怕我睡着就不起来了;甚至告诉我,他在学校会自问自答:“妈咪现在死掉了吗?应该还活着。”其实我身体还不错,每位家庭成员都爱他,也有给他足够的安全感,近期也没有让他看到或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或新闻,我同理他,并肯定、正面的告诉他:“你不会失去妈咪,我们会很平安的生活。”但他怎么都不相信,我觉得他好怪,该带他看医生?还是要怎么和他沟通呢?
死亡议题,对华人社会的成人来说,是避讳不谈的;但在“真实”生活中,宝贝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与死亡有关的讯息。
儿童的死亡概念是有顺序性的,刚开始只是知觉上的“不见”或“消失”,但他没有办法解释是怎么一回事;接下来,宝贝开始可以用拟人的方式来解读“死亡”,像是睡觉、被天使带走、被某个东西抓走了。第三个阶段是,宝贝可以认知到死亡是“不可逆”的,且对“死亡”有较正确的认识,这个阶段大概是七岁以后,不过每个宝贝的认知发展不同,还是会有时间点上的差异。
由于认知发展是阶段性的,宝贝“面对死亡”的议题已经够焦虑了,若是强迫宝贝认识他很难理解的概念,岂不让他更焦虑?因此,家长可以顺着前面所提到的阶段概念来与宝贝讨论,若宝贝只能理解到某一阶段时,可以暂停于此;当他认知发展到了下个阶段,自然能对“死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届时再讨论就可以了。
宝贝面对“死亡”时,背后最大的情绪乃是“分离焦虑”。因着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因应方式:
“死亡是莫名其妙的消失”阶段:这个阶段最要紧的,是重要他人的实时出现,并给予肢体上的安抚。
“死亡能有拟人化的解释”阶段:这个阶段可从拟人化的内容,幻想式的共同编织一个安适的故事。
“死亡是个不可逆的事实”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接纳死亡事实,走过哀伤,重新回到正常生活的历程,而这也是每位成年人同样需要经历、面对与调适的过程。